金刚经注音网

中论(第四卷)

发布时间:2019-06-25 14:22:38作者:金刚经注音网
中论(第四卷)

苦若有定性则不应有灭

汝着定性故即破于灭谛

苦若有定性者。则不应灭。何以故。性则无灭故。复次

苦若有定性则无有修道

若道可修习即无有定性

法若定有。则无有修道。何以故。若法实者则是常。常则不可增益。若道可修。道则无有定性。复次

若无有苦谛及无集灭谛

所可灭苦道竟为何所至

诸法若先定有性。则无苦集灭谛。今灭苦道。竟为至何灭苦处。复次

若苦定有性先来所不见

于今云何见其性不异故

若先凡夫时。不能见苦性。今亦不应见。何以故。不见性定故。复次

如见苦不然断集及证灭

修道及四果是亦皆不然

如苦谛性先不见者后亦不应见。如是亦不应有断集证灭修道。何以故。是集性先来不断。今亦不应断。性不可断故。灭先来不证。今亦不应证。先来不证故。道先来不修。今亦不应修。先来不修故。是故四圣谛。见断证修四种行。皆不应有。四种行无故。四道果亦无。何以故

是四道果性先来不可得

诸法性若定今云何可得

诸法若有定性。四沙门果先来未得。今云何可得。若可得者。性则无定。复次

若无有四果则无得向者

以无八圣故则无有僧宝

无四沙门果故。则无得果向果者。无八贤圣故。则无有僧宝。而经说八贤圣。名为僧宝。复次

无四圣谛故亦无有法宝

无法宝僧宝云何有佛宝

行四圣谛得涅槃法。若无四谛则无法宝。若无二宝云何当有佛宝。汝以如是因缘。说诸法定性。则坏三宝问曰。汝虽破诸法。究竟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有。因是道故名为佛。答曰

汝说则不因菩提而有佛

亦复不因佛而有于菩提

汝说诸法有定性者。则不应因菩提有佛。因佛有菩提。是二性常定故。复次

虽复勤精进修行菩提道

若先非佛性不应得成佛

以先无性故。如铁无金性。虽复种种锻炼。终不成金。复次

若诸法不空无作罪福者

不空何所作以其性定故

若诸法不空。终无有人作罪福者。何以故。罪福性先已定故。又无作作者故。复次

汝于罪福中不生果报者

是则离罪福而有诸果报

汝于罪福因缘中。皆无果报者。则应离罪福因缘而有果报。何以故。果报不待因出故。问曰。离罪福可无善恶果报。但从罪福有善恶果报。答曰

若谓从罪福而生果报者

果从罪福生云何言不空

若离罪福无善恶果。云何言果不空。若尔离作者则无罪福。汝先说诸法不空。是事不然。复次

汝破一切法诸因缘空义

则破于世俗诸余所有法

汝若破众因缘法第一空义者。则破一切世俗法。何以故

若破于空义即应无所作

无作而有作不作名作者

若破空义。则一切果皆无作无因。又不作而作。又一切作者不应有所作。又离作者。应有业有果报有受者。但是事皆不然。是故不应破空。复次

若有决定性世间种种相

则不生不灭常住而不坏

若诸法有定性。则世间种种相。天人畜生万物。皆应不生不灭常住不坏。何以故。有实性不可变异故。而现见万物。各有变异相生灭变易。是故不应有定性。复次

若无有空者未得不应得

亦无断烦恼亦无苦尽事

若无有空法者。则世间出世间所有功德未得者。皆不应得。亦不应有断烦恼者。亦无苦尽。何以故。以性定故

是故经中说若见因缘法

则为能见佛见苦集灭道

若人见一切法从众缘生。是人即能见佛法身。增益智慧。能见四圣谛苦集灭道。见四圣谛得四果灭诸苦恼。是故不应破空义。若破空义则破因缘法。破因缘法。则破三宝。若破三宝。则为自破。

中论观涅槃品第二十五(二十四偈)

问曰

若一切法空无生无灭者

何断何所灭而称为涅槃

若一切法空。则无生无灭。无生无灭者。何所断何所灭。而名为涅槃。是故一切法不应空。以诸法不空故。断诸烦恼灭五阴。名为涅槃。答曰

若诸法不空则无生无灭

何断何所灭而称为涅槃

若一切世间不空。则无生无灭。何所断何所灭。而名为涅槃。是故有无二门。则非至涅槃。所名涅槃者

无得亦无至不断亦不常

不生亦不灭是说名涅槃

无得者。于行于果无所得。无至者。无处可至。不断者。五阴先来毕竟空故。得道入无余涅槃时。亦无所断。不常者。若有法可得分别者。则名为常。涅槃寂灭无法可分别故。不名为常。生灭亦尔。如是相者名为涅槃。复次经说。涅槃非有非无非有无。非非有非非无。一切法不受内寂灭名涅槃。何以故

涅槃不名有有则老死相

终无有有法离于老死相

眼见一切万物皆生灭故。是老死相。涅槃若是有则应有老死相。但是事不然。是故涅槃不名有。又不见离生灭老死别有定法而名涅槃。若涅槃是有即应有生灭老死相。以离老死相故。名为涅槃。复次

若涅槃是有涅槃即有为

终无有一法而是无为者

涅槃非是有。何以故。一切万物从众缘生。皆是有为。无有一法名为无为者。虽常法假名无为。以理推之。无常法尚无有。何况常法不可见不可得者。复次

若涅槃是有云何名无受

无有不从受而名为有法

若谓涅槃是有法者。经则不应说无受是涅槃。何以故。无有有法不受而有。是故涅槃非有。问曰。若有非涅槃者无应是涅槃耶。答曰

有尚非涅槃何况于无耶

涅槃无有有何处当有无

若有非涅槃。无云何是涅槃。何以故。因有故有无。若无有。何有无。如经说。先有今无则名无。涅槃则不尔。何以故。非有法变为无故。是故无亦不作涅槃。复次

若无是涅槃云何名不受

未曾有不受而名为无法

若谓无是涅槃。经则不应说不受名涅槃。何以故。无有不受而名无法。是故知涅槃非无。问曰。若涅槃非有非无者。何等是涅槃。答曰

受诸因缘故轮转生死中

不受诸因缘是名为涅槃

不如实知颠倒故。因五受阴往来生死。如实知颠倒故。则不复因五受阴往来生死。无性五阴不复相续故。说名涅槃。复次

如佛经中说断有断非有

是故知涅槃非有亦非无

有名三有。非有名三有断灭。佛说断此二事故。当知涅槃非有亦非无。问曰。若有若无非涅槃者。今有无共合。是涅槃耶。答曰

若谓于有无合为涅槃者

有无即解脱是事则不然

若谓于有无合为涅槃者。即有无二事合为解脱。是事不然。何以故。有无二事相违故。云何一处有。复次

若谓于有无合为涅槃者

涅槃非无受是二从受生

若谓有无合为涅槃者。经不应说涅槃名无受。何以故。有无二事从受生。相因而有。是故有无二事。不得合为涅槃。复次

有无共合成云何名涅槃

涅槃名无为有无是有为

有无二事共合。不得名涅槃。涅槃名无为。有无是有为。是故有无非是涅槃。复次

有无二事共云何是涅槃

是二不同处如明暗不俱

有无二事。不得名涅槃。何以故。有无相违一处不可得。如明暗不俱。是故有时无无。无时无有。云何有无共合。而名为涅槃。问曰。若有无共合非涅槃者。今非有非无应是涅槃。答曰

若非有非无名之为涅槃

此非有非无以何而分别

若涅槃非有非无者。此非有非无。因何而分别。是故非有非无是涅槃者。是事不然。复次

分别非有无如是名涅槃

若有无成者非有非无成

汝分别非有非无是涅槃者是事不然。何以故。若有无成者。然后非有非无成。有相违名无。无相违名有。是有无第三句中已破。有无无故。云何有非有非无。是故涅槃。非非有非非无。复次

如来灭度后不言有与无

亦不言有无非有及非无

如来现在时不言有与无

亦不言有无非有及非无

中论(第四卷)

若如来灭后若现在。有如来亦不受。无如来亦不受。亦有如来亦无如来亦不受。非有如来非无如来亦不受。以不受故。不应分别涅槃有无等。离如来谁当得涅槃。何时何处以何法说涅槃。是故一切时一切种。求涅槃相不可得。复次

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

世间与涅槃亦无少分别

五阴相续往来因缘故。说名世间。五阴性毕竟空无受寂灭。此义先已说。以一切法不生不灭故。世间与涅槃无有分别。涅槃与世间亦无分别。复次

涅槃之实际及与世间际

如是二际者无毫厘差别

究竟推求世间涅槃实际无生际。以平等不可得故。无毫厘差别。复次

灭后有无等有边等常等

诸见依涅槃未来过去世

如来灭后有如来无如来。亦有如来亦无如来。非有如来非无如来。世间有边世间无边。世间亦有边亦无边。世间非有边非无边。世间常世间无常。世间亦常亦无常。世间非有常非无常。此三种十二见。如来灭后有无等四见。依涅槃起。世间有边无边等四见。依未来世起。世间常无常等四见。依过去世起。如来灭后有无等不可得。涅槃亦如是。如世间前际后际有边无边有常无常等不可得。涅槃亦如是。是故说世间涅槃等无有异。复次

一切法空故何有边无边

亦边亦无边非有非无边

何者为一异何有常无常

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

诸法不可得灭一切戏论

无人亦无处佛亦无所说

一切法一切时一切种。从众缘生故。毕竟空故无自性。如是法中。何者是有边谁为有边。何者是无边。亦有边亦无边。非有边非无边。谁为非有边非无边。何者是常谁为是常。何者是无常。常无常非常非无常。谁为非常非无常。何者身即是神。何者身异于神。如是等六十二邪见。于毕竟空中皆不可得。诸有所得皆息。戏论皆灭。戏论灭故。通达诸法实相得安隐道。从因缘品来。分别推求诸法。有亦无。无亦无。有无亦无。非有非无亦无。是名诸法实相。亦名如法性实际涅槃。是故如来无时无处。为人说涅槃定相。是故说诸有所得皆息。戏论皆灭

中论观十二因缘品第二十六(九偈)

问曰汝以摩诃衍说第一义道。我今欲闻说声闻法入第一义道。答曰

众生痴所覆为后起三行

以起是行故随行堕六趣

以诸行因缘识受六道身

以有识着故增长于名色

名色增长故因而生六入

情尘识和合而生于六触

因于六触故即生于三受

以因三受故而生于渴爱

因爱有四取因取故有有

若取者不取则解脱无有

从有而有生从生有老死

从老死故有忧悲诸苦恼

如是等诸事皆从生而有

但以是因缘而集大苦阴

是谓为生死诸行之根本

无明者所造智者所不为

以是事灭故是事则不生

但是苦阴聚如是而正灭

凡夫为无明所盲故。以身口意业。为后身起六趣诸行。随所起行有上中下。识入六趣随行受身。以识着因缘故名色集。名色集故有六入。六入因缘故有六触。六触因缘故有三受。三受因缘故生渴爱。渴爱因缘故有四取。四取取时以身口意业起罪福。令后三有相续。从有而有生。从生而有老死。从老死有忧悲苦恼种种众患。但有大苦阴集。是故知凡夫无智。起此生死诸行根本。智者所不起。以如实见故。则无明灭。无明灭故诸行亦灭。以因灭故果亦灭。如是修习观十二因缘生灭智故是事灭。是事灭故乃至生老死忧悲大苦阴皆如实正灭。正灭者毕竟灭。是十二因缘生灭义。如阿毗昙修多罗中广说

中论观邪见品第二十七(三十一偈)

问曰。已闻大乘法破邪见。今欲闻声闻法破邪见。答曰

我于过去世为有为是无

世间常等见皆依过去世

我于未来世为作为不作

有边等诸见皆依未来世

我于过去世。为有为无。为有无为非有非无。是名常等诸见依过去世。我于未来世。为作为不作。为作不作为非作非不作。是名边无边等诸见依未来世。如是等诸邪见。何因缘故名为邪见。是事今当说

过去世有我是事不可得

过去世中我不作今世我

若谓我即是而身有异相

若当离于身何处别有我

离有无身我是事为已成

若谓身即我若都无有我

但身不为我身相生灭故

云何当以受而作于受者

若离身有我是事则不然

无受而有我而实不可得

今我不离受亦不即是受

非无受非无此即决定义

我于过去世有者。是事不然。何以故。先世中我不即作今我。有常过故。若常则有无量过。何以故。如人修福因缘故作天而后作人。若先世我即是今我者。天即是人。又人以罪业因缘故作旃陀罗。后作婆罗门。若先世我即是今我者。旃陀罗即是婆罗门。譬如舍卫国婆罗门名提婆达。到王舍城亦名提婆达。不以至王舍城故为异。若先作天后作人。则天即是人。旃陀罗即是婆罗门。但是事不然。何以故。天不即是人。旃陀罗不即是婆罗门。有此等常过故。若谓先世我不作今我。如人浣衣时名为浣者。刈时名为刈者。而浣者与刈者虽不异。而浣者不即是刈者。如是我受天身名为天。我受人身名为人。我不异而身有异者。是事不然。何以故。若即是者。不应言天作人。今浣者于刈者。为异为不异。若不异。浣者应即是刈者。如是先世天即是人。旃陀罗即是婆罗门。我亦有常过。若异者。浣者即不作刈者。如是天不作人。我亦无常。无常则无我相。是故不得言即是。问曰。我即是。但因受故分别是天是人。受名五阴身。以业因缘故分别是天是人是旃陀罗是婆罗门。而我实非天非人。非旃陀罗非婆罗门。是故无如是过。答曰。是事不然。何以故。若身作天作人。作旃陀罗作婆罗门。非是我者。则离身别有我。今罪福生死往来。皆是身非是我。罪因缘故堕三恶道。福因缘故生三善道。若苦乐嗔喜忧怖等。皆是身非我者。何用我为。如治俗人罪。不豫出家人。五阴因缘相续罪福不失故有解脱。若皆是身非我者。何用我为。问曰。罪福等依止于我。我有所知身无所知故。知者应是我。起业因缘罪福是作法。当知应有作者。作者是我。身是我所用。亦是我所住处。譬如舍主以草木泥塈等治舍。自为身故随所用治舍有好恶。我亦如是。随作善恶等得好丑身。六道生死皆我所作。是故罪福之身皆属于我。譬如舍但属舍主不属他人。答曰。是喻不然。何以故。舍主有形。有触有力故能治舍。汝所说我无形无触故无作力。自无作力亦不能使他作。若世间有一法无形无触能有所作者。则可信受知有作者。但是事不然。若我是作者。则不应自作苦事。若是念者。可贪乐事不应忘失。若我不作苦而苦强生者。余一切皆亦自生。非我所作。若见者是我。眼能见色眼应是我。若眼见而非我。则违先言见者是我。若见者是我。我则不应得闻声等诸尘。何以故。眼是见者。不能得闻声等尘故。是故我是见者。是事不然。若谓如刈者用镰刈草。我亦如是以手等能有所作者。是事不然。何以故。今离镰别有刈者。而离身心诸根无别作者。若谓作者虽非眼耳等所得亦有作者。则石女儿能有所作。如是一切诸根皆应无我。若谓右眼见物而左眼识。当知别有见者。是事不然。今右手习作左手不能。是故无别有作者。若别有作者。右手所习左手亦应能。而实不能。是故更无作者。复次有我者言。见他食果口中涎出。是为我相。是事不然。何以故。是念力故非是我力。又亦即是破我因缘。人在众中愧于涎出。而涎强出不得自在。当知无我。复次又有颠倒过罪。先世是父今世为子。是父子我一。但身有异。如从一舍至一舍。父故是父。不以入异舍故便有异。若有我是二应一。如是则有大过。若谓无我五阴相续中亦有是过。是事不然。何以故。五阴虽相续。或时有用或时无用。如蒲桃浆持戒者应饮蒲桃酒不应饮。若变为苦酒还复应饮。五阴相续亦如是。有用有不用。若始终一我有如是过。五阴相续无如是过。但五阴和合故假名为我无有决定。如梁椽和合有舍。离梁椽无别舍。如是五阴和合故有我。若离五阴实无别我。是故我但有假名无有定实。汝先说离受别有受者。以受分别受者是天是人。是皆不然。当知但有受无别受者。若谓离受别有我。是事不然。若离受有我。云何可得说是我相。若无相可说。则离受无我。若谓离身无我但身是我。是亦不然。何以故。身有生灭相。我则不尔。复次云何以受即名受者。若谓离受有受者。是亦不然。若不受五阴而有受者。应离五阴别有受者。眼等根可得而实不可得。是故我不离受。不即是受。亦非无受。亦复非无。此是定义。是故当知。过去世有我者。是事不然。何以故

过去我不作是事则不然

过去世中我异今亦不然

若谓有异者离彼应有今

我住过去世而今我自生

如是则断灭失于业果报

彼作而此受有如是等过

先无而今有此中亦有过

我则是作法亦为是无因

过去世中我。不作今我。是事不然。何以故。过去世中我。与今我不异。若今我与过去世我异者。应离彼我而有今我。又过去世我。亦应住彼此身自更生。若尔者即堕断边。失诸业果报。又彼人作罪此人受报。有如是等无量过。又是我应先无而今有。是亦有过。我则是作法。亦是无因生。是故过去我。不作今我。是事不然。复次

如过去世中有我无我见

若共若不共是事皆不然

如是推求过去世中邪见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是诸邪见。先说因缘过故。是皆不然

我于未来世为作为不作

如是之见者皆同过去世

我于未来世中。为作为不作。如是四句。如过去世中过咎。应在此中说。复次

若天即是人则堕于常边

天则为无生常法不生故

若天即是人。是则为常。若天不生人中。云何名为人。常法不生故。常亦不然。复次

若天异于人是即为无常

若天异人者是则无相续

若天与人异。则为无常。无常则为断灭等过。如先说过。若天与人异。则无相续。若有相续。不得言异。复次

若半天半人则堕于二边

常及于无常是事则不然

若众生半身是天。半身是人。若尔则有常无常。半天是常。半人是无常。但是事不然。何以故。一身有二相过故。复次

若常及无常是二俱成者

如是则应成非常非无常

若常无常二俱成者。然后成非常非无常。与常无常相违故。今实常无常不成。是故非常非无常亦不成。复次今生死无始。是亦不然。何以故

法若定有来及定有去者

生死则无始而实无此事

法若决定有所从来。有所从去者。生死则应无始。是法以智慧推求。不得有所从来。有所从去。是故生死无始。是事不然。复次

今若无有常云何有无常

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

若尔者。以智慧推求。无法可得常者。谁当有无常。因常有无常故。若二俱无者。云何有亦有常亦无常。若无有常无常。云何有非有常非无常。因亦有常亦无常故。有非有常非无常。是故依止过去世常等四句不可得。有边无边等四句依止未来世。是事不可得。今当说。何以故

若世间有边云何有后世

若世间无边云何有后世

若世间有边。不应有后世。而今实有后世。是故世间有边不然。若世间无边。亦不应有后世。而实有后世。是故世间无边亦不然。复次是二边不可得。何以故

五阴常相续犹如灯火炎

以是故世间不应边无边

从五阴复生五阴。是五阴次第相续。如众缘和合有灯炎。若众缘不尽灯则不灭。若尽则灭。是故不得说世间有边无边。复次

若先五阴坏不因是五阴

更生后五阴世间则有边

若先阴不坏亦不因是阴

而生后五阴世间则无边

若先五阴坏。不因是五阴更生后五阴。如是则世间有边。若先五阴灭已。更不生余五阴。是名为边。边名末后身。若先五阴不坏。不因是五阴而生后五阴。世间则无边。是则为常。而实不尔。是故世间无边。是事不然。世间有二种。国土世间。众生世间。此是众生世间。复次如四百观中说

真法及说者听者难得故

如是则生死非有边无边

不得真法因缘故。生死往来无有边。或时得闻真法得道故。不得言无边。今当更破亦有边亦无边

若世半有边世间半无边

是则亦有边亦无边不然

若世间半有边半无边。则应是亦有边亦无边。若尔者。则一法二相。是事不然。何以故

彼受五阴者云何一分破

一分而不破是事则不然

受亦复如是云何一分破

一分而不破是事亦不然

受五阴者。云何一分破。一分不破。一事不得亦常亦无常。受亦如是。云何一分破。一分不破。常无常二相过故。是故世间亦有边亦无边则不然。今当破非有边非无边见

若亦有无边是二得成者

非有非无边是则亦应成

与有边相违故有无边。如长相违有短。与有无相违。则有亦有亦无。与亦有亦无相违故。则有非有非无。若亦有边亦无边定成者。应有非有边非无边。何以故。因相待故。上已破亦有边亦无边第三句。今云何当有非有边非无边。以无相待故。如是推求。依止未来世有边等四见皆不可得。复次

一切法空故世间常等见

何处于何时谁起是诸见

上以声闻法破诸见。今此大乘法中说。诸法从本以来毕竟空性。如是空性法中无人无法。不应生邪见正见。处名土地。时名日月岁数。谁名为人。是名诸见体。若有常无常等决定见者。应当有人出生此见。破我故无人生是见。应有处所色法现见尚可破。何况时方。若有诸见者应有定实。若定则不应破。上来以种种因缘破。是故当知见无定体。云何得生。如偈说。何处于何时。谁起是诸见

瞿昙大圣主怜愍说是法

悉断一切见我今稽首礼

一切见者。略说则五见。广说则六十二见。为断是诸见故说法。大圣主瞿昙。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智慧者。是故我稽首礼◎

首页12尾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金刚经全文

  • 金刚经解释

  • 金刚经唱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