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和孝庄_孝庄皇后和多尔衮_大玉儿和多尔衮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2-10-28 10:15:17作者:金刚经注音网
多尔衮和孝庄_孝庄皇后和多尔衮_大玉儿和多尔衮的故事
多尔衮和孝庄,孝庄皇后和多尔衮的故事
孝庄文皇后究竟是否下嫁了多尔衮,乃清初三大疑案之一,在史学界是争论的焦点问题。
持下嫁说专家的理由:
1.多尔衮自称“皇父摄政王,又亲到皇宫内院。”无疑是把太后置于妻子,皇帝置于儿子的地位,如果太后没有下嫁,她和皇室亲王贝勒是万万不能接受的,奇怪的是此事却得到他们的默认。当多尔衮死后,竟破例追封为“诚敬义皇帝”,用皇帝丧仪,神位附太庙。曾有顺治时太后下嫁皇父摄政王诏。
2.据朝鲜史料记载,顺治六年二月,清朝廷曾派遣使臣赴朝鲜递交国书,朝鲜国王看见书中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便问“清国咨文中有皇父摄政王之语,此何举措?”清朝来使答曰:“今则去叔字,朝贺之事,与皇帝一体云。”右议郑太和说:“敕中虽无此语,似是已为太上矣。”朝鲜国王也说:“然则二帝矣。”这里说明朝鲜君臣也发现所谓“皇父”的奥秘。无疑是指太后下嫁一事。
3.明朝遗臣张煌言着《张苍水诗集》中“建夷宫词”一诗中云:“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咋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4.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孝庄文皇后病重留下遗嘱,“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去,务于孝陵近地择吉安厝,则我心无憾矣。”这种作法是违背清朝帝后丧葬制度的,可见她有难言苦衷,所以康熙把太皇太后的灵枢停放在东陵,雍正时才葬入昭西陵地宫。
持未嫁说的专家认为:
1.孝庄文皇后在顺治时已贵为皇太后,以她的尊崇身份,如下嫁就不会死后葬入皇陵了。
2.顺治诏书子虚乌有。
3.张煌言之诗不可信,有的著名清史学家认为,张煌言对清廷怀有成见,其诗不能作为史实根据,帝后分葬在清代不乏其例,如真有其事,当时私人著作里应有所反映,清末民初有大量的前清私家著述印行问世,除了张煌言的诗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印证太后下嫁摄政王的史料,因而下嫁是“敌国”(指南明政权)之传闻而已。现存的清代官书、档案中没有任何记载,“诗之为物,尤可以兴到挥洒,不负传信之责。”因此不能据此孤证为定论。在《建夷宫词》中另外一首中说,清初某皇帝曾经娶了一个怀有遗腹子的孀妇为皇后,“错将虾子作龙儿”,但在清史上,这事子虚乌有,可见他的诗根本没有史实根据。
4.康熙帝及以后各帝始终承认孝庄文皇后是清太宗文皇帝的皇后,对其尊崇备致,歌功颂德,祭礼有加。所以“太后下嫁”之案根本不存在。
5.“慈宁宫里烂盈门”之句说太后大婚时慈宁宫内外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但据《清实录》载,孝庄文皇后是在顺治十年慈宁宫修葺之后才搬进去的,所以大办婚事必得在顺治十年之后,但多尔衮已于顺治七年十二月病死,可见“太后下嫁”之说不可信。
孝庄皇后并未下嫁的八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就说他的母后为了保持顺治的皇位被迫下嫁,这个理由不成立,因为顺治的皇位是经过非常复杂激烈斗争才而确定的。
第二说满洲有个习惯,兄死弟娶其嫂这个习惯有,但是这属于推论,不能作为证据,有这种现象,弟弟娶他嫂子的,但你不能证明多尔衮娶了他嫂子。
第三就是多尔衮自称皇父,皇父摄政王,这个是个称呼,尊称,有人说是他自称,有人说别人尊称,不能以称呼确定他身份,大家知道光绪称慈禧太后叫皇阿玛,皇阿玛是爸爸的意思,那慈禧就变性了,变成男性了?所以这个也不算为证据。
第四就是蒋良骐写了一部书叫做《东华录》,《东华录》里面有一句话,就是多尔衮有时候到皇宫内院。这个也不能成为证据,他因公也好,或者其他原因也好,找太后商量事情,进皇宫内院,也不能说明皇太后嫁给他了,嫁给他,他就用不着进皇宫内院了,他住一家了,还用到皇宫内院了,反倒证明没嫁给他,
第五个,有的文章说顺治有谕旨,太后下嫁,我可以郑重地跟大家说,到现在为止,谁也没看到谕旨,没看到就不能说明一条史料证据。
第六,人说有一个下嫁诏,太后下嫁的一个诏书,我可以郑重其事地说,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证明他看到了下嫁诏书,档案里面没有,文献里头也没有。
第七就是说孝庄死了之后,她本来应该到沈阳的北陵和皇太极葬在一起,她没有,她葬到清东陵,这一条你不能证明她嫁给多尔衮。因为她事先说过。她说皇太极已经故去很多年了,如果重新把他坟启开的话,就惊动了亡灵,她很长时间和她儿子顺治,孙子康熙生活在一起,这样她最后和他儿子、孙子墓葬在一起,所以孝庄的陵墓放在清东陵,不能证明她下嫁给多尔衮。
第八个证据就是张煌言,(就是)张苍水,他写了一首七绝,叫做《建夷宫词》,《建夷宫词》有四句话:上寿殇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就明确说出来了,是太后下嫁了,这是在我们上面讲的这些材料里头惟一直接说到太后下嫁的,我们对这首《建夷宫词》做一个分析吧,他标题叫《建夷宫词》,建是建州啊,这里头没有用后金,也没有用清,“夷”就是夷狄那个“夷”,明显地带有一种民族的偏见。大家还要想,这个时候,张苍水在江南,南明势力和清朝是对立的,所以出在异地之口,记在异国,当时因为他算南明,记在异国之文,不能成为历史的证据,而且是诗词,诗词也不能直接作为历史的证据,因为诗可以夸张,可以比附,最后可以这么说,太后下嫁没下嫁,有下嫁的诏书没有,有人说可能国内毁掉了,这么大的事情一定要把诏书送到朝鲜,但是朝鲜的书里面《李朝实录》里面没有记载这个事情,我认为皇太后和多尔衮之间的情愫可能有,皇太后下嫁多尔衮的事绝对无,因为到现在为止,没有一条过硬的材料证明皇太后下嫁多尔衮。
多尔衮与孝庄皇太后到底是什么关系
作者:纪连海
有的人说,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是青梅竹马的关系。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是否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关系呢?要想知道这一问题的答案,我们还得从他们两个人的出生谈起。我们先来介绍多尔衮。
介绍多尔衮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多尔衮的家庭。
多尔衮的父亲:多尔衮的父亲是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生于1559年,死于1626年,一生活了67岁。他从1583年24岁以十三副铠甲起兵,1615年建立八旗制度,1616年正式建立后金政权,1626年去世,政治军事生涯43年多。
多尔衮的母亲:努尔哈赤的一生先后娶了16位妻子,这16个妻子为他生养了16个儿子和8个女儿。多尔衮的妈妈是努尔哈赤的大妃——乌拉那拉氏。努尔哈赤与多尔衮的母亲乌拉那拉氏的婚姻属于政治婚姻。1602年,乌拉部被努尔哈赤所在的建州女真打败,被迫将本部落的贝勒满泰的女儿乌拉那拉·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为妻,努尔哈赤也将侄女俄恩哲嫁给乌拉部的贝勒布占泰为妻,互相婚嫁,结成姻盟。阿巴亥比努尔哈赤小31岁,12岁同努尔哈赤完婚,先后生下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3个儿子。多尔衮生于1612年,比他的哥哥阿济格小7岁,比他的弟弟多铎大两岁。
贝勒:刚才我们说起了一个词——贝勒。我们在讲清朝的历史的时候,经常会用到贝勒、贝子等词汇。这都是什么意思呢?贝勒在满语里面最开始的意思是王或诸侯,是对女真社会中各部落的主人的称谓。满族早期以贝勒为“天生”贵族的称号,其尤尊者称和硕贝勒。和硕为四方四角之意,和硕贝勒的意思是一方之主,就是八旗中的某一或者某几个旗的首领。公元1636年,清朝定封爵,置贝勒于亲王、郡王下,专门用以册封蒙古贵族,满洲贵族则称为亲王、郡王。
贝子:贝子,也是爵位名,满语为贝勒的复数,原来的意思也是王或诸侯,也属于“天生”贵族。1636年,清代颁定宗室爵号,置贝子在亲王、郡王、贝勒之下,也用以册封蒙古贵族。
1659年,顺治皇帝又规定,亲王的长子封亲王,余子封郡王。郡王的长子封郡王,余子封贝勒。贝勒之子封贝子,贝子之子封镇国公,镇国公之子封辅国公,辅国公之子授三等镇国将军。我们还是回过头来继续说多尔衮。
多尔衮的出生:爱新觉罗·多尔衮是大清朝的奠基人努尔哈赤的儿子。“爱新觉罗”这个词中的“爱新”的满语意思是“金”,“觉罗”的满语意思是“姓”.“多尔衮”这个词在满语里面的意思是“熊”.也就是说,爱新觉罗·多尔衮这个姓名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金熊”!正如我们前面介绍过的那样,和?|的姓氏“钮祜禄氏”的“钮祜禄”三个字的意思是“狼”,慈禧太后的姓氏“叶赫那拉氏”的“那拉”两个字的意思是“太阳”.多尔衮出生于1612年11月17日,死于1650年12月31日。
多尔衮这个人很有意思,他的一生是谜一样的一生。
我们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休息一下,一会儿之后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多尔衮的一生:多尔衮这个人的一生很有意思。他的一生是谜一样的一生。前面我们说过,多尔衮是大清朝的奠基人努尔哈赤的儿子;努尔哈赤死后,多尔衮的同父异母的哥哥皇太极即位为后金大汗!皇太极死后,皇太极年仅6岁的儿子福临登基成为大清王朝的新任皇帝;而多尔衮作为摄政王,实际上是当时中国的最高统治者,也是入关后清政权的真正缔造者和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杰出奠基人。
多尔衮的离奇遭遇:但是,最让人感到不可理解、最让人感到奇怪的,就是多尔衮在生前死后的离奇遭遇。我们看看他生前死后的一些封号便可了解到一些端倪。因此,下面的这段话,您要仔细看好了,用心去研究。我们后面还会用到这些内容,因为,在这些内容里面隐藏着很多很多天大的秘密!
崇德八年(1643年),辅政和硕睿亲王;
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叔父摄政王;
顺治二年(1645年),皇叔父摄政王;
顺治五年(1648年)十一月,皇父摄政王;
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按照公历已经到了1651年),多尔衮去世,被追尊为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谥号),庙号成宗。(成者,得天下也)
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提醒诸位注意:第一,关于庙号、谥号和年号的区别,我们后面再作介绍,这里先不作介绍;第二,关于多尔衮的谥号——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一般清朝皇帝和皇后的谥号是前后共计十九个字,因为多尔衮并没有真正当过皇帝,所以他死后的谥号比别人少两个字,是十七个字。
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顺治皇帝断然下令将多尔衮“削爵、撤庙享、罢谥号、黜宗室、籍财产入宫”;
乾隆四十三年(1777年)正月,多尔衮死后127年,乾隆皇帝发布长篇上谕为多尔衮平反昭雪,追谥“忠”(这是清朝对亲王的最高谥号),恢复和硕睿亲王的封号,世袭罔替,后称睿忠亲王。
随着内容的一一展开,我们将逐渐揭开他这谜一样的一生,也就是“五大失败”.
多尔衮的五大失败:一般来说,人们都认为多尔衮的一生是和成功分不开的。关于他的成功,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耳熟能详。比如,他在皇太极年仅六岁的儿子爱新觉罗·福临当政的前八年,是真正意义上的摄政王,实际上是当时中国的最高统治者,他也是入关后清政权的真正缔造者和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杰出奠基人。你能说,这样的人不是一个成功者?您别说,我还真就不这么认为!
在我的心目中,多尔衮的一生是和“失败”这个词汇分不开的。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总结了一下,在他的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失败就有五次之多。我称之为“五大失败”.这“五大失败”如下:
第一、两次争夺清朝最高统治权失败:第一次是1626争夺后金政权大汗失败,第二次是1643年争夺清朝皇帝失败,他这两次本来都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但是却都失败了!您说,多尔衮是不是失败?这是多尔衮的第一大失败!
第二、企图完成统一中国大业失败:多尔衮做梦都想在他担任摄政王的八年完成征服中国的各种反对者的任务,但是直到他去世也没有完成这个任务!您说,多尔衮是不是失败?这是多尔衮的第二大失败!
第三、与孝庄皇太后不清不白的关系失败: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今后会逐渐讲解到!这是多尔衮的第三大失败!
第四、“不肖有三,无后为大”失败:在中国传统的封建社会里,在“不肖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老传统中,拥有十个妻妾却没有生育过一个儿子的他更是失败!这是多尔衮的第四大失败!
第五、死后被“削爵、撤庙享、罢谥号、黜宗室、籍财产入宫”最终结局失败!明明死后已经被册封为成宗义皇帝,结果转眼之间就被“削爵、撤庙享、罢谥号、黜宗室、籍财产入宫”!您说,多尔衮是不是失败?这是多尔衮的第五大失败!
关于多尔衮的五大失败的原因和情况,我们后面会逐渐讲到,不过诸位要耐心一些!
现在,我们先来休息一下,一会儿之后再来了解一下孝庄皇太后的出生情况。
说起来,孝庄皇太后可不是满洲人。她呀,是蒙古族人,属于蒙古科尔沁部。
蒙古科尔沁部:“蒙古”是蒙古族的自称。原为北方室韦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公元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室韦诸部后,逐渐融合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也就由原来一个部落的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后来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政权!
元朝灭亡后,蒙古逐渐分裂成为三大部分,即:分布在今天内蒙古的漠南蒙古;分布在今天外蒙古的漠北蒙古——亦即喀尔喀部;分布在今天新疆、青海和甘肃一带的漠西蒙古——亦即卫拉特部,也称为厄鲁特蒙古或者额鲁特蒙古。
科尔沁部蒙古属于漠南蒙古。科尔沁部蒙古与满洲的前身建州女真的关系极为特殊!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科尔沁部是所有蒙古各部中最早归附于后金政权的蒙古部落之一。
蒙古科尔沁部原来是努尔哈赤的对手:清太祖努尔哈赤从十三副铠甲起兵,开始了统一满州各部的征战。在此期间,受到女真内部很多部落的强烈抵抗。
1593年,蒙古科尔沁部同女真内部的叶赫、乌拉、辉发等共由九部组成的联军攻伐努尔哈赤统领的建州部,结果九部联军被努尔哈赤彻底击溃!
1594年,科尔沁部贝勒明安与内喀尔喀五部贝勒老萨共同派遣使者,向努尔哈赤献马百匹、驼十峰以通好。但这时满蒙之间的关系并不紧密,蒙古各部落与努尔哈赤若即若离,努尔哈赤则采取又打又拉的策略。
1597年,努尔哈赤派穆哈连带兵征讨科尔沁部,科尔沁部击败并生擒穆哈连。此后,科尔沁部又在1608年派兵击退努尔哈赤长子褚英的进攻。不久,科尔沁部首领翁果岱再度击败努尔哈赤的军队。
我们可以这么说,可以说,在1612年多尔衮出生之前,蒙古科尔沁部与建州女真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
不过,也是属于巧合!随着多尔衮的出生,蒙古科尔沁部与建州女真之间的关系也完全改变了!这两者之间是纯属巧合还是有些必然的联系呢?
双喜临门的努尔哈赤:1612年这一年,对于努尔哈赤来说,可谓是双喜临门。喜从何来呢?
第一件喜事:1612年这一年的冬天,努尔哈赤又多了一个儿子,这是他的第14个儿子,也就是我们说的多尔衮。
第二件喜事:还是在1612年这一年,努尔哈赤遣使赴蒙古科尔沁部,求聘科尔沁部的台吉明安之女。明安欣然接受了努尔哈赤的聘礼,回绝了女儿的原聘,并送女与努尔哈赤大宴成婚。从此开始了满蒙之间的联姻!
多尔衮刚刚出生,建州女真就与蒙古科尔沁部改善了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说,多尔衮还真有可能与未来的孝庄皇太后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呢!
问题在于,一向与建州女真为敌的科尔沁部为什么突然之间改变了注意呢?难道真的与多尔衮的出生有什么必然联系么?回答是否定的!两者纯属巧合!
蒙古科尔沁部与建州女真联姻的原因:事从两来。主要原因我们要从建州女真和蒙古科尔沁部两个方面来分析。
从建州女真方面来说,努尔哈赤通过前些年不断的对外征战屡屡失败中得出教训:树敌过多之故!因此努尔哈赤逐渐改变了策略,加紧了对邻近的蒙古科尔沁部的怀柔活动。
从蒙古科尔沁部方面来说,当时的科尔沁部正处于蒙古察哈尔部和建州女真两强之间,因不满蒙古诸部落中最为强大的部落察哈尔部的首领林丹汗无休无止的索要和肆意欺凌,也逐渐改变了策略,遂逐渐向建州女真靠拢。双方是一拍即和,迅速走向联姻联盟关系。这也就为孝庄皇太后与多尔衮的相识奠定了良好的条件。下面我们介绍一下孝庄皇太后的出生情况,不然的话,观众们该跟我急了!
孝庄皇太后的出生:孝庄皇太后出生于公历1613年3月28日,死于1687年。原来是蒙古科尔沁部的贝勒赛桑的二女儿。1625年嫁给了皇太极为庄妃。曾辅佐皇太极开疆拓土,奠定清军入主中原之基础。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即位,尊为皇太后。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即位,尊为太皇太后。死后康熙、雍正、乾隆皇帝累加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简称“孝庄文皇后”.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孝庄皇太后”一词的由来。
孝庄皇太后的姓氏:孝庄皇太后的娘家姓“博尔济吉特氏”.前面,我们在介绍和?|的姓氏来源的时候,曾经介绍过“博尔济吉特氏”.我们说,“博尔济吉特氏”源出于蒙古的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孛儿只斤氏”原是蒙古民族的民族英雄铁木真(成吉思汗)的姓氏——也就是说“博尔济吉特氏”的人们原本应该是铁木真(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博尔济吉特”或者“孛儿只斤”一词的蒙古语的意思是“蓝眼睛的人”.也就是说,他们应该有点儿高加索人的血统。
孝庄皇太后的名字:在一些关于孝庄皇太后的影视剧中,曾经说到孝庄皇太后的小名叫“大玉儿”.根据我的研究,我认为这应该是影视剧的编导们根据一些野史上的记载再经过编导们的适度加工的结果。孝庄皇太后是蒙古族人,不可能起这么一个有点纯粹汉化的名字。事实上,孝庄皇太后没有结婚的时候,她在娘家的名字应该叫做“布木布泰”.“布木布泰”这个词属于很老很老的老蒙文,其本意应该是“天降贵人”!
历史中的孝庄:下嫁多尔衮 姐妹恩怨之真相
孝庄12岁时嫁给皇太极,她的出嫁承载着怎样的使命?皇太极死后,孝庄是不是嫁给了小叔子多尔衮?她与姐妹海兰珠是否势如水火?
电视剧《孝庄秘史》的热播让大家对孝庄传奇的一生充满了好奇。在她在世的74年里,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先后掌权。她与清朝共同经历了内忧外患、风风雨雨。看过电视剧后,很多人不禁疑惑:这电视剧里讲的到底是不是真的?她12岁时嫁给皇太极,她的出嫁承载着怎样的使命?皇太极死后,孝庄是不是嫁给了小叔子多尔衮?她与姐妹海兰珠是否势如水火?《文化中国》栏目邀请北京师大二附中高级教师纪连海讲述《孝庄真相大揭秘》,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12岁新娘的秘密使命
电视剧《孝庄秘史》把孝庄和小叔子多尔衮之间的情感纠葛描绘得凄美缠绵。他们是不是一见钟情的痴情男女?他们的爱情能否修成正果?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
历史上对于庄妃和多尔衮的关系一共有三种猜测。一说两人在皇太极驾崩之后就结了婚,有情人终成眷属。第二种说法是两个人非但没有结婚,还相守以礼,保持着纯粹的皇嫂与小叔子的关系。第三种是两个人没结婚,而是非法同居了,保持着情人关系。《孝庄秘史》里面取的是第三种说法。
在《孝庄秘史》中,多尔衮与孝庄两人偶然相识在蒙古大草原上,多尔衮对美丽的孝庄一见钟情,于是对着敖包互许终身。情节美则美矣,可惜根据史料考证,一见钟情这件事却不大可能发生。因为多尔衮在建州女真,孝庄在科尔沁(蒙古),两人之间相隔数百里,连见一面也是很困难的。两人第一次见面应该是在孝庄的姑姑哲哲与皇太极的婚礼上。
那时多尔衮三岁,孝庄两岁。别说一见钟情了,两三岁的小孩记不记事还是个问题。那会不会是二见钟情呢?也不可能。两人第二次会面时,孝庄10岁,多尔衮11岁。那天,多尔衮在那忙着结婚呢。不过新娘子不是孝庄,而是同部落的其他小女子。三见钟情就更不可能了。这回轮到庄妃结婚了,12岁的她嫁给了皇太极。我们现在觉得12岁一小孩,结什么婚呀?但游牧民族以食肉为主,激素分泌过多,所以小孩发育很早。不论男女,12岁算是大龄青年了,再不结婚就嫁不出去了。所以孝庄12岁出嫁,是合情合理的。这样一来,才见了三次面的两人就已经各自结了婚。
像电视剧说的那样,多尔衮和孝庄原来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皇太极跑来横刀夺爱,是极不现实的说法。事实上对孝庄来讲,她的婚姻本身无关爱情。每个蒙古女子的婚姻都承载着民族的使命。任何一个科尔沁部落的女人都是抱着沉重的使命出嫁的。
满蒙联姻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蒙古族曾经是个战无不胜的民族,大蒙古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但这个帝国不到百年就衰亡了。蒙古分化成为漠南、漠北和漠西三大块。孝庄所在的科尔沁部落是在漠南东边的一个分支。
科尔沁部落不善打仗,偏偏强邻又多。东有大金、西有察哈尔,再加上南方的大明朝,哪一个都得罪不起,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依附于建州女真。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科尔沁蒙古的首领认为仅靠自己部落的男子汉是难以带领民族重新崛起的。唯一的办法是改变人种。所以,他们才心甘情愿地将部落里所有美女都嫁给建州女真,让满州人的血液里流淌着一半蒙古人的血,再由满蒙联合收复被汉族人夺去的江山。科尔沁部落的每个女人都是带着这样的目的出嫁的。
所以,多尔衮与孝庄之间并没有什么一见钟情、生死相许。当然首先是没有机会,在集体聚会上见过三次的两个人,就要爱得死去活来是不太现实的。其次是没有合理性。对科尔沁部落的女人而言,婚姻是一种使命的达成。爱情,从来没想过。
努尔哈赤传位之谜
电视剧《孝庄秘史》中,孝庄的姑姑哲哲嫁给了皇太极。因为哲哲怀了孕,所以找来孝庄伺候皇上。历史上真的是这样的吗?努尔哈赤传位给了皇太极还是多尔衮?
庄妃在努尔哈赤死前一年嫁给了皇太极,所以兄弟间的这场皇位争夺战,她是看在眼里的。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领6万大军浩浩荡荡奔赴孤城宁远。当时宁远守将袁崇焕用西洋炮轰努尔哈赤的军帐,一炮正中。努尔哈赤倒是没被炸死在帐子里,从军帐中被救了出来。但一个驰骋沙场42年的英雄竟败在了一个儒生小白脸的手上,这一点让他很是郁闷,楞是给活活气死了。努尔哈赤一死,选谁做接班人成了当务之急。当时有希望继承汗位的分别是四大贝勒:代善、皇太极、阿敏和莽古尔泰。四大贝勒的竞争对手是与努尔哈赤生活了25年、最受他宠爱的大妃子阿巴亥生的3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三兄弟。照道理讲,在这些人中皇太极是所有候选人最不可能继承汗位。因为皇太极的母亲来自努尔哈赤的敌对部落,皇太极的叔叔又始终在和努尔哈赤对着干,两个部落针锋相对。努尔哈赤留下遗言是让多尔衮继位,那么皇太极是怎样在这样的劣势中杀出一条称王之路的呢?
最开始的时候,努尔哈赤曾经想让次子代善做自己的接班人。没成想,代善与多尔衮的妈妈年龄相仿,一来二去两人走得比较近了。别人就跑到努尔哈赤那把这两人给告了。努尔哈赤亲自审问,两人也承认了彼此之间的确有些交情。
其实说不定也只是见见面、吃吃饭而已,但在别人的添油加醋之下,整个局面变得不可收拾。这“绯闻”越传越邪,逼得努尔哈赤没法收场,只好剥夺了代善的继承资格。这样一来,四大贝勒中只剩两个竞争者阿敏和莽古尔泰。
电视剧中说,就是他们俩架着皇太极登上了宝座,其实并非如此。他们俩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阿敏是努尔哈赤的侄子,根本就是个外人,谁当下一任大汗都没有他的事儿。莽古尔泰就更糟糕了。他的妈妈由于嫉妒心过重得罪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问,谁来给我杀掉这个女人?莽古尔泰走出来,“我。”于是他手起刀落,一刀就把他妈妈解决了。
大伙一看,这人成了大汗还不得见谁杀谁。这件事后,在皇位继承上他就没了发言权。真正把皇太极送上汗位的其实是大贝勒代善的两个儿子。他们的理由很简单:第一,拥立谁都不能拥立多尔衮。如果没有多尔衮的妈妈和代善传了那段不明不白的“绯闻”,代善早已经是大汗了。对多尔衮,那是一个恨啊。第二,皇太极虽也是算不上自己人,但权势最弱,最容易成为他们的傀儡。于是父子三人合力助皇太极继承了汗位。
姐妹恩怨之真相
孝庄、她的姑姑哲哲和她的亲姐姐海兰珠都嫁给了皇太极。《孝庄秘史》里描写,恃宠而骄的海兰珠刻意排挤孝庄,姐妹俩的关系很不好。这两姐妹果真为争宠而闹翻了吗?
孝庄、她的姑姑哲哲、还有她的亲姐姐海兰珠先后嫁给了皇太极。在很多民族发展初期,都或多或少产生过乱伦现象。根据电视剧所说,由于皇太极的正宫,也就是孝庄的姑姑哲哲怀孕了,怀胎十月期间得找人伺候皇上,这才钦点了孝庄。
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因为哲哲那时侯根本就没生过孩子。恰恰是因为自己不孕,哲哲才让自己的两个侄女孝庄和海兰珠先后嫁进宫来。海兰珠是庄妃的姐姐。她本来已经嫁给了蒙古的贵族,丈夫死了以后,她自己就回家了。
但问题是孝庄嫁给皇太极以后,很多年都没生孩子。好不容易生了吧,却一连生了3个女儿。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庄妃的姐姐再度嫁给了皇太极。说得俗一点,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皇太极爱跟科尔沁的哪个女人睡都没关系,只要儿子是科尔沁的蒙古女人生的就行了。所以,无论是孝庄、海兰珠还是哲哲,她们的婚姻都有着明显的政治色彩,与爱情是没有关系的。
事实上,孝庄、海兰珠再加上哲哲是很和睦、团结的。因为从根本上说,她们的婚姻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改造满清皇室的后代,让后世的统治者流淌着蒙古人的血液。她们先后嫁给皇太极,这里面多少有点前赴后继的味道。嫁了一个,没生出孩子来,就再嫁一个过去。反正科尔沁部落有的是美女,就是一定要生出一个有蒙古血统的后代,借满清人来复兴蒙古帝国的大业。
电视剧中描写孝庄和海兰珠的恩怨,有一部分是因为福临出生以后,海兰珠的儿子就死了。其实历史并不是这样的,这也根本不能构成姐妹俩有矛盾的原因。海兰珠的儿子出生后,孝庄才怀上了孩子。这一年的冬天,也就是1638年的2月底,海兰珠的儿子得病夭折了。
皇太极得知这个消息后很伤心,因为这个儿子他是很宠爱的。虽然之前有过几个儿子,但都不是正而八经的妃子生的。好不容易有了个正宫生的孩子,却在周岁时夭折了。正在皇太极极度悲伤的时候,庄妃又为皇太极生下了个儿子。皇太极给这个孩子起名叫“福临”,寓意灾难过后大福降临。所以说是因为福临克死了海兰珠的儿子,姐妹俩因此反目是站不住脚的。在大清的后宫里,孝庄、海兰珠、哲哲是同一个利益集团,共同承担着复兴蒙古的重任。
叔嫂感情之谜
电视剧《孝庄秘史》中,多尔衮与庄妃在草原上一见钟情。那么他们两人到底是怎样互生情愫的?孝庄最终有没有嫁给多尔衮呢?
看了《孝庄秘史》以后,大家都把孝庄和多尔衮之间的爱情故事想象得凄美绝伦。但现实中多尔衮长得很不好看,脸很瘦削,身子骨简直是个男版的林黛玉。不仅极瘦,还完完全全是一个病秧子。
孝庄怎么就会看上这样一个病秧子呢?要说这两人之间有了感情,恰恰就是因为他的病,而且还是由皇太极牵的线。当年在松锦大战中,多尔衮被打得元气大伤。三种病症同时发作。第一种叫怔忡之症,就是心跳过速,第二种是中风前兆,第三种是咯血症。也就是说他的心、肺,没一样好的。这病完全是战争中劳累过度所致,病得他以后连孩子都生不出来了。
听了这消息,皇太极心里不是滋味。本来多尔衮是和他争夺汗位的死对头,依照遗言天下本应该是多尔衮的。但皇太极继位成功后,多尔衮非但没有报复,而且还精心敬业地辅佐皇太极。这个时候皇太极觉得有点过意不去了,为了自己的江山把多尔衮搞成了这个样子。于是他就让庄妃去伺候病中的多尔衮。庄妃与多尔衮一个1612年10月出生,一个1613年3月出生,年岁相差无几。两人在一起久了,多少就有了点感情。这才是他们感情的开端,之前的种种情感纠葛都是无端揣测。
皇太极死后,又是一场汗位争夺战。多尔衮与豪格两个人实力旗鼓相当,要是两人真干起来,满清非得亡国不可。无奈双方决定各退一步,另立别的皇子。经过孝庄从中斡旋,福临继承了皇位。小皇帝尚年幼,摄政王多尔衮大权独揽,政权易主随时都可能出现。庄妃如何保住自己儿子的皇位?她必须得嫁给多尔衮,这多少有些政治婚姻的味道。
说庄妃嫁给了多尔衮,有三条证据。一个论据是明末清初抗清将领张煌言的《建夷宫词》中写道,“上寿称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上寿”就是祝寿的意思,所以应该在说一个寿宴。
“合卺”是古代少数民族结婚时候的一种习俗,有点像现代的交杯酒的意思。“慈宁宫里烂盈门”,就是说太后宫里的人都非常高兴。“大礼恭逢太后婚”,这个就说得特别清楚了。就是皇太后的寿辰与婚宴在一起办的意思。
第二个证据是多尔衮称谓的变化,从“辅政王”到“摄政王”,到最后的“皇父摄政王”,称谓的变化是大有讲究的。最后称“皇父摄政王”是孝庄和多尔衮结婚的一个重要证据。这恰恰证明了多尔衮与孝庄皇太后两个人的关系从隐秘到公开的过程。
还有一点是,清朝的三大皇家陵园分别为清北陵、清东陵和清西陵。皇太极的墓地位于辽宁沈阳的清北陵,而孝庄被葬在了河北遵化的清东陵,两地相距400多公里。按照清朝早期丧葬制度,皇后无论是死在皇帝之前,还是死在皇帝之后,那都是要和皇帝进行合葬。孝庄没有和皇太极合葬,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几分端倪。
电视剧中,多尔衮好像很痴情。除了自己很不愿意地讨了一个小玉儿做老婆外,就没讨过老婆。实际上不算上孝庄,多尔衮有妻妾10人。但他总共就一个女儿,没有男性后代。而且在松锦大战后,多尔衮元气大伤,再生不出孩子来了。这一点也是孝庄皇太后敢于嫁给他的原因之一。因为知道跟他不可能生出孩子来,真要是生出来了那算是皇子还是亲王?正因为多尔衮不能再生育,所以他们的婚姻不会对孝庄跟皇太极的儿子福临造成威胁。这样看来他们的婚姻,多少有点名不副实。而且多尔衮短寿,不到39周岁就病死了。
多尔衮死后,辅佐13岁的顺治的重担全落在了孝庄身上。她以她的智慧和胆识,扶持着年幼的顺治度过了皇位交替的暴风疾雨,又辅佐孙子康熙登基,实现政权易手。她在风雨兼程中度过了坎坷波折的一生,留给后世一个美丽的传奇。
孝庄文皇后究竟是否下嫁了多尔衮,乃清初三大疑案之一,在史学界是争论的焦点问题。
持下嫁说专家的理由:
1.多尔衮自称“皇父摄政王,又亲到皇宫内院。”无疑是把太后置于妻子,皇帝置于儿子的地位,如果太后没有下嫁,她和皇室亲王贝勒是万万不能接受的,奇怪的是此事却得到他们的默认。当多尔衮死后,竟破例追封为“诚敬义皇帝”,用皇帝丧仪,神位附太庙。曾有顺治时太后下嫁皇父摄政王诏。
2.据朝鲜史料记载,顺治六年二月,清朝廷曾派遣使臣赴朝鲜递交国书,朝鲜国王看见书中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便问“清国咨文中有皇父摄政王之语,此何举措?”清朝来使答曰:“今则去叔字,朝贺之事,与皇帝一体云。”右议郑太和说:“敕中虽无此语,似是已为太上矣。”朝鲜国王也说:“然则二帝矣。”这里说明朝鲜君臣也发现所谓“皇父”的奥秘。无疑是指太后下嫁一事。
3.明朝遗臣张煌言着《张苍水诗集》中“建夷宫词”一诗中云:“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咋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4.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孝庄文皇后病重留下遗嘱,“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去,务于孝陵近地择吉安厝,则我心无憾矣。”这种作法是违背清朝帝后丧葬制度的,可见她有难言苦衷,所以康熙把太皇太后的灵枢停放在东陵,雍正时才葬入昭西陵地宫。
持未嫁说的专家认为:
1.孝庄文皇后在顺治时已贵为皇太后,以她的尊崇身份,如下嫁就不会死后葬入皇陵了。
2.顺治诏书子虚乌有。
3.张煌言之诗不可信,有的著名清史学家认为,张煌言对清廷怀有成见,其诗不能作为史实根据,帝后分葬在清代不乏其例,如真有其事,当时私人著作里应有所反映,清末民初有大量的前清私家著述印行问世,除了张煌言的诗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印证太后下嫁摄政王的史料,因而下嫁是“敌国”(指南明政权)之传闻而已。现存的清代官书、档案中没有任何记载,“诗之为物,尤可以兴到挥洒,不负传信之责。”因此不能据此孤证为定论。在《建夷宫词》中另外一首中说,清初某皇帝曾经娶了一个怀有遗腹子的孀妇为皇后,“错将虾子作龙儿”,但在清史上,这事子虚乌有,可见他的诗根本没有史实根据。
4.康熙帝及以后各帝始终承认孝庄文皇后是清太宗文皇帝的皇后,对其尊崇备致,歌功颂德,祭礼有加。所以“太后下嫁”之案根本不存在。
5.“慈宁宫里烂盈门”之句说太后大婚时慈宁宫内外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但据《清实录》载,孝庄文皇后是在顺治十年慈宁宫修葺之后才搬进去的,所以大办婚事必得在顺治十年之后,但多尔衮已于顺治七年十二月病死,可见“太后下嫁”之说不可信。
孝庄皇后并未下嫁的八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就说他的母后为了保持顺治的皇位被迫下嫁,这个理由不成立,因为顺治的皇位是经过非常复杂激烈斗争才而确定的。
第二说满洲有个习惯,兄死弟娶其嫂这个习惯有,但是这属于推论,不能作为证据,有这种现象,弟弟娶他嫂子的,但你不能证明多尔衮娶了他嫂子。
第三就是多尔衮自称皇父,皇父摄政王,这个是个称呼,尊称,有人说是他自称,有人说别人尊称,不能以称呼确定他身份,大家知道光绪称慈禧太后叫皇阿玛,皇阿玛是爸爸的意思,那慈禧就变性了,变成男性了?所以这个也不算为证据。
第四就是蒋良骐写了一部书叫做《东华录》,《东华录》里面有一句话,就是多尔衮有时候到皇宫内院。这个也不能成为证据,他因公也好,或者其他原因也好,找太后商量事情,进皇宫内院,也不能说明皇太后嫁给他了,嫁给他,他就用不着进皇宫内院了,他住一家了,还用到皇宫内院了,反倒证明没嫁给他,
第五个,有的文章说顺治有谕旨,太后下嫁,我可以郑重地跟大家说,到现在为止,谁也没看到谕旨,没看到就不能说明一条史料证据。
第六,人说有一个下嫁诏,太后下嫁的一个诏书,我可以郑重其事地说,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证明他看到了下嫁诏书,档案里面没有,文献里头也没有。
第七就是说孝庄死了之后,她本来应该到沈阳的北陵和皇太极葬在一起,她没有,她葬到清东陵,这一条你不能证明她嫁给多尔衮。因为她事先说过。她说皇太极已经故去很多年了,如果重新把他坟启开的话,就惊动了亡灵,她很长时间和她儿子顺治,孙子康熙生活在一起,这样她最后和他儿子、孙子墓葬在一起,所以孝庄的陵墓放在清东陵,不能证明她下嫁给多尔衮。
第八个证据就是张煌言,(就是)张苍水,他写了一首七绝,叫做《建夷宫词》,《建夷宫词》有四句话:上寿殇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就明确说出来了,是太后下嫁了,这是在我们上面讲的这些材料里头惟一直接说到太后下嫁的,我们对这首《建夷宫词》做一个分析吧,他标题叫《建夷宫词》,建是建州啊,这里头没有用后金,也没有用清,“夷”就是夷狄那个“夷”,明显地带有一种民族的偏见。大家还要想,这个时候,张苍水在江南,南明势力和清朝是对立的,所以出在异地之口,记在异国,当时因为他算南明,记在异国之文,不能成为历史的证据,而且是诗词,诗词也不能直接作为历史的证据,因为诗可以夸张,可以比附,最后可以这么说,太后下嫁没下嫁,有下嫁的诏书没有,有人说可能国内毁掉了,这么大的事情一定要把诏书送到朝鲜,但是朝鲜的书里面《李朝实录》里面没有记载这个事情,我认为皇太后和多尔衮之间的情愫可能有,皇太后下嫁多尔衮的事绝对无,因为到现在为止,没有一条过硬的材料证明皇太后下嫁多尔衮。
多尔衮与孝庄皇太后到底是什么关系
作者:纪连海
有的人说,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是青梅竹马的关系。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是否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关系呢?要想知道这一问题的答案,我们还得从他们两个人的出生谈起。我们先来介绍多尔衮。
介绍多尔衮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多尔衮的家庭。
多尔衮的父亲:多尔衮的父亲是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生于1559年,死于1626年,一生活了67岁。他从1583年24岁以十三副铠甲起兵,1615年建立八旗制度,1616年正式建立后金政权,1626年去世,政治军事生涯43年多。
多尔衮的母亲:努尔哈赤的一生先后娶了16位妻子,这16个妻子为他生养了16个儿子和8个女儿。多尔衮的妈妈是努尔哈赤的大妃——乌拉那拉氏。努尔哈赤与多尔衮的母亲乌拉那拉氏的婚姻属于政治婚姻。1602年,乌拉部被努尔哈赤所在的建州女真打败,被迫将本部落的贝勒满泰的女儿乌拉那拉·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为妻,努尔哈赤也将侄女俄恩哲嫁给乌拉部的贝勒布占泰为妻,互相婚嫁,结成姻盟。阿巴亥比努尔哈赤小31岁,12岁同努尔哈赤完婚,先后生下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3个儿子。多尔衮生于1612年,比他的哥哥阿济格小7岁,比他的弟弟多铎大两岁。
贝勒:刚才我们说起了一个词——贝勒。我们在讲清朝的历史的时候,经常会用到贝勒、贝子等词汇。这都是什么意思呢?贝勒在满语里面最开始的意思是王或诸侯,是对女真社会中各部落的主人的称谓。满族早期以贝勒为“天生”贵族的称号,其尤尊者称和硕贝勒。和硕为四方四角之意,和硕贝勒的意思是一方之主,就是八旗中的某一或者某几个旗的首领。公元1636年,清朝定封爵,置贝勒于亲王、郡王下,专门用以册封蒙古贵族,满洲贵族则称为亲王、郡王。
贝子:贝子,也是爵位名,满语为贝勒的复数,原来的意思也是王或诸侯,也属于“天生”贵族。1636年,清代颁定宗室爵号,置贝子在亲王、郡王、贝勒之下,也用以册封蒙古贵族。
1659年,顺治皇帝又规定,亲王的长子封亲王,余子封郡王。郡王的长子封郡王,余子封贝勒。贝勒之子封贝子,贝子之子封镇国公,镇国公之子封辅国公,辅国公之子授三等镇国将军。我们还是回过头来继续说多尔衮。
多尔衮的出生:爱新觉罗·多尔衮是大清朝的奠基人努尔哈赤的儿子。“爱新觉罗”这个词中的“爱新”的满语意思是“金”,“觉罗”的满语意思是“姓”.“多尔衮”这个词在满语里面的意思是“熊”.也就是说,爱新觉罗·多尔衮这个姓名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金熊”!正如我们前面介绍过的那样,和?|的姓氏“钮祜禄氏”的“钮祜禄”三个字的意思是“狼”,慈禧太后的姓氏“叶赫那拉氏”的“那拉”两个字的意思是“太阳”.多尔衮出生于1612年11月17日,死于1650年12月31日。
多尔衮这个人很有意思,他的一生是谜一样的一生。
我们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休息一下,一会儿之后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多尔衮的一生:多尔衮这个人的一生很有意思。他的一生是谜一样的一生。前面我们说过,多尔衮是大清朝的奠基人努尔哈赤的儿子;努尔哈赤死后,多尔衮的同父异母的哥哥皇太极即位为后金大汗!皇太极死后,皇太极年仅6岁的儿子福临登基成为大清王朝的新任皇帝;而多尔衮作为摄政王,实际上是当时中国的最高统治者,也是入关后清政权的真正缔造者和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杰出奠基人。
多尔衮的离奇遭遇:但是,最让人感到不可理解、最让人感到奇怪的,就是多尔衮在生前死后的离奇遭遇。我们看看他生前死后的一些封号便可了解到一些端倪。因此,下面的这段话,您要仔细看好了,用心去研究。我们后面还会用到这些内容,因为,在这些内容里面隐藏着很多很多天大的秘密!
崇德八年(1643年),辅政和硕睿亲王;
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叔父摄政王;
顺治二年(1645年),皇叔父摄政王;
顺治五年(1648年)十一月,皇父摄政王;
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按照公历已经到了1651年),多尔衮去世,被追尊为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谥号),庙号成宗。(成者,得天下也)
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提醒诸位注意:第一,关于庙号、谥号和年号的区别,我们后面再作介绍,这里先不作介绍;第二,关于多尔衮的谥号——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一般清朝皇帝和皇后的谥号是前后共计十九个字,因为多尔衮并没有真正当过皇帝,所以他死后的谥号比别人少两个字,是十七个字。
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顺治皇帝断然下令将多尔衮“削爵、撤庙享、罢谥号、黜宗室、籍财产入宫”;
乾隆四十三年(1777年)正月,多尔衮死后127年,乾隆皇帝发布长篇上谕为多尔衮平反昭雪,追谥“忠”(这是清朝对亲王的最高谥号),恢复和硕睿亲王的封号,世袭罔替,后称睿忠亲王。
随着内容的一一展开,我们将逐渐揭开他这谜一样的一生,也就是“五大失败”.
多尔衮的五大失败:一般来说,人们都认为多尔衮的一生是和成功分不开的。关于他的成功,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耳熟能详。比如,他在皇太极年仅六岁的儿子爱新觉罗·福临当政的前八年,是真正意义上的摄政王,实际上是当时中国的最高统治者,他也是入关后清政权的真正缔造者和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杰出奠基人。你能说,这样的人不是一个成功者?您别说,我还真就不这么认为!
在我的心目中,多尔衮的一生是和“失败”这个词汇分不开的。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总结了一下,在他的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失败就有五次之多。我称之为“五大失败”.这“五大失败”如下:
第一、两次争夺清朝最高统治权失败:第一次是1626争夺后金政权大汗失败,第二次是1643年争夺清朝皇帝失败,他这两次本来都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但是却都失败了!您说,多尔衮是不是失败?这是多尔衮的第一大失败!
第二、企图完成统一中国大业失败:多尔衮做梦都想在他担任摄政王的八年完成征服中国的各种反对者的任务,但是直到他去世也没有完成这个任务!您说,多尔衮是不是失败?这是多尔衮的第二大失败!
第三、与孝庄皇太后不清不白的关系失败: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今后会逐渐讲解到!这是多尔衮的第三大失败!
第四、“不肖有三,无后为大”失败:在中国传统的封建社会里,在“不肖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老传统中,拥有十个妻妾却没有生育过一个儿子的他更是失败!这是多尔衮的第四大失败!
第五、死后被“削爵、撤庙享、罢谥号、黜宗室、籍财产入宫”最终结局失败!明明死后已经被册封为成宗义皇帝,结果转眼之间就被“削爵、撤庙享、罢谥号、黜宗室、籍财产入宫”!您说,多尔衮是不是失败?这是多尔衮的第五大失败!
关于多尔衮的五大失败的原因和情况,我们后面会逐渐讲到,不过诸位要耐心一些!
现在,我们先来休息一下,一会儿之后再来了解一下孝庄皇太后的出生情况。
说起来,孝庄皇太后可不是满洲人。她呀,是蒙古族人,属于蒙古科尔沁部。
蒙古科尔沁部:“蒙古”是蒙古族的自称。原为北方室韦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公元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室韦诸部后,逐渐融合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也就由原来一个部落的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后来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政权!
元朝灭亡后,蒙古逐渐分裂成为三大部分,即:分布在今天内蒙古的漠南蒙古;分布在今天外蒙古的漠北蒙古——亦即喀尔喀部;分布在今天新疆、青海和甘肃一带的漠西蒙古——亦即卫拉特部,也称为厄鲁特蒙古或者额鲁特蒙古。
科尔沁部蒙古属于漠南蒙古。科尔沁部蒙古与满洲的前身建州女真的关系极为特殊!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科尔沁部是所有蒙古各部中最早归附于后金政权的蒙古部落之一。
蒙古科尔沁部原来是努尔哈赤的对手:清太祖努尔哈赤从十三副铠甲起兵,开始了统一满州各部的征战。在此期间,受到女真内部很多部落的强烈抵抗。
1593年,蒙古科尔沁部同女真内部的叶赫、乌拉、辉发等共由九部组成的联军攻伐努尔哈赤统领的建州部,结果九部联军被努尔哈赤彻底击溃!
1594年,科尔沁部贝勒明安与内喀尔喀五部贝勒老萨共同派遣使者,向努尔哈赤献马百匹、驼十峰以通好。但这时满蒙之间的关系并不紧密,蒙古各部落与努尔哈赤若即若离,努尔哈赤则采取又打又拉的策略。
1597年,努尔哈赤派穆哈连带兵征讨科尔沁部,科尔沁部击败并生擒穆哈连。此后,科尔沁部又在1608年派兵击退努尔哈赤长子褚英的进攻。不久,科尔沁部首领翁果岱再度击败努尔哈赤的军队。
我们可以这么说,可以说,在1612年多尔衮出生之前,蒙古科尔沁部与建州女真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
不过,也是属于巧合!随着多尔衮的出生,蒙古科尔沁部与建州女真之间的关系也完全改变了!这两者之间是纯属巧合还是有些必然的联系呢?
双喜临门的努尔哈赤:1612年这一年,对于努尔哈赤来说,可谓是双喜临门。喜从何来呢?
第一件喜事:1612年这一年的冬天,努尔哈赤又多了一个儿子,这是他的第14个儿子,也就是我们说的多尔衮。
第二件喜事:还是在1612年这一年,努尔哈赤遣使赴蒙古科尔沁部,求聘科尔沁部的台吉明安之女。明安欣然接受了努尔哈赤的聘礼,回绝了女儿的原聘,并送女与努尔哈赤大宴成婚。从此开始了满蒙之间的联姻!
多尔衮刚刚出生,建州女真就与蒙古科尔沁部改善了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说,多尔衮还真有可能与未来的孝庄皇太后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呢!
问题在于,一向与建州女真为敌的科尔沁部为什么突然之间改变了注意呢?难道真的与多尔衮的出生有什么必然联系么?回答是否定的!两者纯属巧合!
蒙古科尔沁部与建州女真联姻的原因:事从两来。主要原因我们要从建州女真和蒙古科尔沁部两个方面来分析。
从建州女真方面来说,努尔哈赤通过前些年不断的对外征战屡屡失败中得出教训:树敌过多之故!因此努尔哈赤逐渐改变了策略,加紧了对邻近的蒙古科尔沁部的怀柔活动。
从蒙古科尔沁部方面来说,当时的科尔沁部正处于蒙古察哈尔部和建州女真两强之间,因不满蒙古诸部落中最为强大的部落察哈尔部的首领林丹汗无休无止的索要和肆意欺凌,也逐渐改变了策略,遂逐渐向建州女真靠拢。双方是一拍即和,迅速走向联姻联盟关系。这也就为孝庄皇太后与多尔衮的相识奠定了良好的条件。下面我们介绍一下孝庄皇太后的出生情况,不然的话,观众们该跟我急了!
孝庄皇太后的出生:孝庄皇太后出生于公历1613年3月28日,死于1687年。原来是蒙古科尔沁部的贝勒赛桑的二女儿。1625年嫁给了皇太极为庄妃。曾辅佐皇太极开疆拓土,奠定清军入主中原之基础。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即位,尊为皇太后。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即位,尊为太皇太后。死后康熙、雍正、乾隆皇帝累加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简称“孝庄文皇后”.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孝庄皇太后”一词的由来。
孝庄皇太后的姓氏:孝庄皇太后的娘家姓“博尔济吉特氏”.前面,我们在介绍和?|的姓氏来源的时候,曾经介绍过“博尔济吉特氏”.我们说,“博尔济吉特氏”源出于蒙古的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孛儿只斤氏”原是蒙古民族的民族英雄铁木真(成吉思汗)的姓氏——也就是说“博尔济吉特氏”的人们原本应该是铁木真(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博尔济吉特”或者“孛儿只斤”一词的蒙古语的意思是“蓝眼睛的人”.也就是说,他们应该有点儿高加索人的血统。
孝庄皇太后的名字:在一些关于孝庄皇太后的影视剧中,曾经说到孝庄皇太后的小名叫“大玉儿”.根据我的研究,我认为这应该是影视剧的编导们根据一些野史上的记载再经过编导们的适度加工的结果。孝庄皇太后是蒙古族人,不可能起这么一个有点纯粹汉化的名字。事实上,孝庄皇太后没有结婚的时候,她在娘家的名字应该叫做“布木布泰”.“布木布泰”这个词属于很老很老的老蒙文,其本意应该是“天降贵人”!
历史中的孝庄:下嫁多尔衮 姐妹恩怨之真相
孝庄12岁时嫁给皇太极,她的出嫁承载着怎样的使命?皇太极死后,孝庄是不是嫁给了小叔子多尔衮?她与姐妹海兰珠是否势如水火?
电视剧《孝庄秘史》的热播让大家对孝庄传奇的一生充满了好奇。在她在世的74年里,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先后掌权。她与清朝共同经历了内忧外患、风风雨雨。看过电视剧后,很多人不禁疑惑:这电视剧里讲的到底是不是真的?她12岁时嫁给皇太极,她的出嫁承载着怎样的使命?皇太极死后,孝庄是不是嫁给了小叔子多尔衮?她与姐妹海兰珠是否势如水火?《文化中国》栏目邀请北京师大二附中高级教师纪连海讲述《孝庄真相大揭秘》,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12岁新娘的秘密使命
电视剧《孝庄秘史》把孝庄和小叔子多尔衮之间的情感纠葛描绘得凄美缠绵。他们是不是一见钟情的痴情男女?他们的爱情能否修成正果?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
历史上对于庄妃和多尔衮的关系一共有三种猜测。一说两人在皇太极驾崩之后就结了婚,有情人终成眷属。第二种说法是两个人非但没有结婚,还相守以礼,保持着纯粹的皇嫂与小叔子的关系。第三种是两个人没结婚,而是非法同居了,保持着情人关系。《孝庄秘史》里面取的是第三种说法。
在《孝庄秘史》中,多尔衮与孝庄两人偶然相识在蒙古大草原上,多尔衮对美丽的孝庄一见钟情,于是对着敖包互许终身。情节美则美矣,可惜根据史料考证,一见钟情这件事却不大可能发生。因为多尔衮在建州女真,孝庄在科尔沁(蒙古),两人之间相隔数百里,连见一面也是很困难的。两人第一次见面应该是在孝庄的姑姑哲哲与皇太极的婚礼上。
那时多尔衮三岁,孝庄两岁。别说一见钟情了,两三岁的小孩记不记事还是个问题。那会不会是二见钟情呢?也不可能。两人第二次会面时,孝庄10岁,多尔衮11岁。那天,多尔衮在那忙着结婚呢。不过新娘子不是孝庄,而是同部落的其他小女子。三见钟情就更不可能了。这回轮到庄妃结婚了,12岁的她嫁给了皇太极。我们现在觉得12岁一小孩,结什么婚呀?但游牧民族以食肉为主,激素分泌过多,所以小孩发育很早。不论男女,12岁算是大龄青年了,再不结婚就嫁不出去了。所以孝庄12岁出嫁,是合情合理的。这样一来,才见了三次面的两人就已经各自结了婚。
像电视剧说的那样,多尔衮和孝庄原来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皇太极跑来横刀夺爱,是极不现实的说法。事实上对孝庄来讲,她的婚姻本身无关爱情。每个蒙古女子的婚姻都承载着民族的使命。任何一个科尔沁部落的女人都是抱着沉重的使命出嫁的。
满蒙联姻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蒙古族曾经是个战无不胜的民族,大蒙古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但这个帝国不到百年就衰亡了。蒙古分化成为漠南、漠北和漠西三大块。孝庄所在的科尔沁部落是在漠南东边的一个分支。
科尔沁部落不善打仗,偏偏强邻又多。东有大金、西有察哈尔,再加上南方的大明朝,哪一个都得罪不起,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依附于建州女真。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科尔沁蒙古的首领认为仅靠自己部落的男子汉是难以带领民族重新崛起的。唯一的办法是改变人种。所以,他们才心甘情愿地将部落里所有美女都嫁给建州女真,让满州人的血液里流淌着一半蒙古人的血,再由满蒙联合收复被汉族人夺去的江山。科尔沁部落的每个女人都是带着这样的目的出嫁的。
所以,多尔衮与孝庄之间并没有什么一见钟情、生死相许。当然首先是没有机会,在集体聚会上见过三次的两个人,就要爱得死去活来是不太现实的。其次是没有合理性。对科尔沁部落的女人而言,婚姻是一种使命的达成。爱情,从来没想过。
努尔哈赤传位之谜
电视剧《孝庄秘史》中,孝庄的姑姑哲哲嫁给了皇太极。因为哲哲怀了孕,所以找来孝庄伺候皇上。历史上真的是这样的吗?努尔哈赤传位给了皇太极还是多尔衮?
庄妃在努尔哈赤死前一年嫁给了皇太极,所以兄弟间的这场皇位争夺战,她是看在眼里的。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领6万大军浩浩荡荡奔赴孤城宁远。当时宁远守将袁崇焕用西洋炮轰努尔哈赤的军帐,一炮正中。努尔哈赤倒是没被炸死在帐子里,从军帐中被救了出来。但一个驰骋沙场42年的英雄竟败在了一个儒生小白脸的手上,这一点让他很是郁闷,楞是给活活气死了。努尔哈赤一死,选谁做接班人成了当务之急。当时有希望继承汗位的分别是四大贝勒:代善、皇太极、阿敏和莽古尔泰。四大贝勒的竞争对手是与努尔哈赤生活了25年、最受他宠爱的大妃子阿巴亥生的3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三兄弟。照道理讲,在这些人中皇太极是所有候选人最不可能继承汗位。因为皇太极的母亲来自努尔哈赤的敌对部落,皇太极的叔叔又始终在和努尔哈赤对着干,两个部落针锋相对。努尔哈赤留下遗言是让多尔衮继位,那么皇太极是怎样在这样的劣势中杀出一条称王之路的呢?
最开始的时候,努尔哈赤曾经想让次子代善做自己的接班人。没成想,代善与多尔衮的妈妈年龄相仿,一来二去两人走得比较近了。别人就跑到努尔哈赤那把这两人给告了。努尔哈赤亲自审问,两人也承认了彼此之间的确有些交情。
其实说不定也只是见见面、吃吃饭而已,但在别人的添油加醋之下,整个局面变得不可收拾。这“绯闻”越传越邪,逼得努尔哈赤没法收场,只好剥夺了代善的继承资格。这样一来,四大贝勒中只剩两个竞争者阿敏和莽古尔泰。
电视剧中说,就是他们俩架着皇太极登上了宝座,其实并非如此。他们俩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阿敏是努尔哈赤的侄子,根本就是个外人,谁当下一任大汗都没有他的事儿。莽古尔泰就更糟糕了。他的妈妈由于嫉妒心过重得罪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问,谁来给我杀掉这个女人?莽古尔泰走出来,“我。”于是他手起刀落,一刀就把他妈妈解决了。
大伙一看,这人成了大汗还不得见谁杀谁。这件事后,在皇位继承上他就没了发言权。真正把皇太极送上汗位的其实是大贝勒代善的两个儿子。他们的理由很简单:第一,拥立谁都不能拥立多尔衮。如果没有多尔衮的妈妈和代善传了那段不明不白的“绯闻”,代善早已经是大汗了。对多尔衮,那是一个恨啊。第二,皇太极虽也是算不上自己人,但权势最弱,最容易成为他们的傀儡。于是父子三人合力助皇太极继承了汗位。
姐妹恩怨之真相
孝庄、她的姑姑哲哲和她的亲姐姐海兰珠都嫁给了皇太极。《孝庄秘史》里描写,恃宠而骄的海兰珠刻意排挤孝庄,姐妹俩的关系很不好。这两姐妹果真为争宠而闹翻了吗?
孝庄、她的姑姑哲哲、还有她的亲姐姐海兰珠先后嫁给了皇太极。在很多民族发展初期,都或多或少产生过乱伦现象。根据电视剧所说,由于皇太极的正宫,也就是孝庄的姑姑哲哲怀孕了,怀胎十月期间得找人伺候皇上,这才钦点了孝庄。
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因为哲哲那时侯根本就没生过孩子。恰恰是因为自己不孕,哲哲才让自己的两个侄女孝庄和海兰珠先后嫁进宫来。海兰珠是庄妃的姐姐。她本来已经嫁给了蒙古的贵族,丈夫死了以后,她自己就回家了。
但问题是孝庄嫁给皇太极以后,很多年都没生孩子。好不容易生了吧,却一连生了3个女儿。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庄妃的姐姐再度嫁给了皇太极。说得俗一点,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皇太极爱跟科尔沁的哪个女人睡都没关系,只要儿子是科尔沁的蒙古女人生的就行了。所以,无论是孝庄、海兰珠还是哲哲,她们的婚姻都有着明显的政治色彩,与爱情是没有关系的。
事实上,孝庄、海兰珠再加上哲哲是很和睦、团结的。因为从根本上说,她们的婚姻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改造满清皇室的后代,让后世的统治者流淌着蒙古人的血液。她们先后嫁给皇太极,这里面多少有点前赴后继的味道。嫁了一个,没生出孩子来,就再嫁一个过去。反正科尔沁部落有的是美女,就是一定要生出一个有蒙古血统的后代,借满清人来复兴蒙古帝国的大业。
电视剧中描写孝庄和海兰珠的恩怨,有一部分是因为福临出生以后,海兰珠的儿子就死了。其实历史并不是这样的,这也根本不能构成姐妹俩有矛盾的原因。海兰珠的儿子出生后,孝庄才怀上了孩子。这一年的冬天,也就是1638年的2月底,海兰珠的儿子得病夭折了。
皇太极得知这个消息后很伤心,因为这个儿子他是很宠爱的。虽然之前有过几个儿子,但都不是正而八经的妃子生的。好不容易有了个正宫生的孩子,却在周岁时夭折了。正在皇太极极度悲伤的时候,庄妃又为皇太极生下了个儿子。皇太极给这个孩子起名叫“福临”,寓意灾难过后大福降临。所以说是因为福临克死了海兰珠的儿子,姐妹俩因此反目是站不住脚的。在大清的后宫里,孝庄、海兰珠、哲哲是同一个利益集团,共同承担着复兴蒙古的重任。
叔嫂感情之谜
电视剧《孝庄秘史》中,多尔衮与庄妃在草原上一见钟情。那么他们两人到底是怎样互生情愫的?孝庄最终有没有嫁给多尔衮呢?
看了《孝庄秘史》以后,大家都把孝庄和多尔衮之间的爱情故事想象得凄美绝伦。但现实中多尔衮长得很不好看,脸很瘦削,身子骨简直是个男版的林黛玉。不仅极瘦,还完完全全是一个病秧子。
孝庄怎么就会看上这样一个病秧子呢?要说这两人之间有了感情,恰恰就是因为他的病,而且还是由皇太极牵的线。当年在松锦大战中,多尔衮被打得元气大伤。三种病症同时发作。第一种叫怔忡之症,就是心跳过速,第二种是中风前兆,第三种是咯血症。也就是说他的心、肺,没一样好的。这病完全是战争中劳累过度所致,病得他以后连孩子都生不出来了。
听了这消息,皇太极心里不是滋味。本来多尔衮是和他争夺汗位的死对头,依照遗言天下本应该是多尔衮的。但皇太极继位成功后,多尔衮非但没有报复,而且还精心敬业地辅佐皇太极。这个时候皇太极觉得有点过意不去了,为了自己的江山把多尔衮搞成了这个样子。于是他就让庄妃去伺候病中的多尔衮。庄妃与多尔衮一个1612年10月出生,一个1613年3月出生,年岁相差无几。两人在一起久了,多少就有了点感情。这才是他们感情的开端,之前的种种情感纠葛都是无端揣测。
皇太极死后,又是一场汗位争夺战。多尔衮与豪格两个人实力旗鼓相当,要是两人真干起来,满清非得亡国不可。无奈双方决定各退一步,另立别的皇子。经过孝庄从中斡旋,福临继承了皇位。小皇帝尚年幼,摄政王多尔衮大权独揽,政权易主随时都可能出现。庄妃如何保住自己儿子的皇位?她必须得嫁给多尔衮,这多少有些政治婚姻的味道。
说庄妃嫁给了多尔衮,有三条证据。一个论据是明末清初抗清将领张煌言的《建夷宫词》中写道,“上寿称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上寿”就是祝寿的意思,所以应该在说一个寿宴。
“合卺”是古代少数民族结婚时候的一种习俗,有点像现代的交杯酒的意思。“慈宁宫里烂盈门”,就是说太后宫里的人都非常高兴。“大礼恭逢太后婚”,这个就说得特别清楚了。就是皇太后的寿辰与婚宴在一起办的意思。
第二个证据是多尔衮称谓的变化,从“辅政王”到“摄政王”,到最后的“皇父摄政王”,称谓的变化是大有讲究的。最后称“皇父摄政王”是孝庄和多尔衮结婚的一个重要证据。这恰恰证明了多尔衮与孝庄皇太后两个人的关系从隐秘到公开的过程。
还有一点是,清朝的三大皇家陵园分别为清北陵、清东陵和清西陵。皇太极的墓地位于辽宁沈阳的清北陵,而孝庄被葬在了河北遵化的清东陵,两地相距400多公里。按照清朝早期丧葬制度,皇后无论是死在皇帝之前,还是死在皇帝之后,那都是要和皇帝进行合葬。孝庄没有和皇太极合葬,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几分端倪。
电视剧中,多尔衮好像很痴情。除了自己很不愿意地讨了一个小玉儿做老婆外,就没讨过老婆。实际上不算上孝庄,多尔衮有妻妾10人。但他总共就一个女儿,没有男性后代。而且在松锦大战后,多尔衮元气大伤,再生不出孩子来了。这一点也是孝庄皇太后敢于嫁给他的原因之一。因为知道跟他不可能生出孩子来,真要是生出来了那算是皇子还是亲王?正因为多尔衮不能再生育,所以他们的婚姻不会对孝庄跟皇太极的儿子福临造成威胁。这样看来他们的婚姻,多少有点名不副实。而且多尔衮短寿,不到39周岁就病死了。
多尔衮死后,辅佐13岁的顺治的重担全落在了孝庄身上。她以她的智慧和胆识,扶持着年幼的顺治度过了皇位交替的暴风疾雨,又辅佐孙子康熙登基,实现政权易手。她在风雨兼程中度过了坎坷波折的一生,留给后世一个美丽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