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句古语,阐释何为“中国精神”
发布时间:2022-10-29 09:10:17作者:金刚经注音网
十句古语,阐释何为“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血脉流淌在中国人心中的生生不息的爱;是穿越血与火的洗礼;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进取的力量之源。
以下十句古语是历代圣贤学者们关于“中国精神”的总结,准确道明了中国精神的内涵
。
1、中国气概:犯我必诛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汉书·陈汤传》
出自西汉名将陈汤给汉元帝的上书,是表明击退北匈奴郅支单于的功绩 。全句为:“宜悬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释义:“应该把砍下的头悬挂在蛮夷居住的槁街,让他们知道,敢于侵犯强大汉帝国的人,即使再远,我们也一定要杀掉他们。”
在司马光《稽古录》这部惜墨如金的《资治通鉴》简编本中,除天象天灾之外,国政几乎从略,但司马光却以大量的文字记载了汉武帝时代“虽远必诛”的事实。“兵者,不详之器”。战争向来伤害都是双方的,武力虽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当国家危机尚存之时,保家卫国才是当务之急。
2、中国品格:法乎天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
释义: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民国时期,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此后,清华人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个字写进了清华校规,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岱年先生把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作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国学大师,他终生勤勉,致思学问,造福祖国的文化学术事业,堪称一代学人楷模。
人世沉浮如电光石火,盛衰起伏,变幻难测。如果你有天才,勤奋则使你如虎添翼;如果你没有天才,勤奋将使你赢得一切。命运掌握在那些勤勤恳恳工作的人手中。推动世界前进的人并不是那些严格意义上的天才,而是那些智力平平而又非常勤奋、埋头苦干的人。
3、中国操守:穷达不堕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语出《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后人习惯先“达”而后“穷”并改“兼善”为“兼济”,尚不失孟子原义。但后人确实认为:一个人如果真心想要“善其身”与“济天下”,那还是改成本文题目所云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好。
思想史上流行的观点认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作为中国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补”的体现:前半句表达了儒家的理想主义和入世精神,而后半句显示出道家的豁达态度与出世境界。
三国时的诸葛亮,就是这种操守的绝佳例证。他出山之前隐居南阳、躬耕陇亩,虽不得志,却一直在坚持读书和思考,不断地修养自己,是为“穷则独善其身”。当时来运转,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打拼一番事业,他又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帮助刘备“三分天下”,并把蜀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实为“达则兼济天下”。
4、中国高度:天人合一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
何为万物?“天地一指,万物一马”,这是从道的观点看的。吕惠卿云:“天地虽大,无异一指,以其与我并生而同体也;万物虽众,无异一马,以其与我为一而同类也。”也就是说万物的“多众”抽象之后也不过就是“一指”。冯友兰先生说:“从逻辑上说,一个名的外延越大,它的内涵就越少,在理论上说,‘有’这个名的外延最大,可以说是‘至大无外’,它的外延就越少,少至等于零,既然它的内涵等于零,它的外延也就等于零,这也就是无。”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讲的是破除“我执”, 顺应自然,免除物我之别而融与天地万物之间。庄子提倡破除“我执”、顺应自然,这对于我们今天这个生活节奏过快的时代,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我们对金钱和其他物质方面的追求已经到了无法自拔的程度,这种价值取向造成的必然是人情冷漠、事事向利益看齐。人与人的关系恶化,学习、事业、家庭的压力,让今天的人们心理压力陡增。
而破除“我执”、懂得“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道理,以平等心对待他人与自然万物,认识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就能提升我们的心灵境界,使我们保持一颗淡泊、宁静的心,不过于在意得失,不在对物的追逐中迷失了本性,做到“风过无声,雁不留影”。
5、中国格调:本色风流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菜根谭》
这句话可以解释为“真正高雅的人物,用不着装扮做作,其一举一动自然而然地就能显示出超俗洒脱的高品位来。” 何谓本色?本色就是平常、本分;何谓风流?风流就是豪放、潇洒、洒脱、自然。只有大英雄、真名士,才能才敢平常本分、洒脱自然。他们出言吐语、举手投足、处人行事之间不矫揉、无造作,真乃是本地风光。这就是禅的意味、道的内涵。
我们常形容一个人英雄本色,这在历史上有很多,后来儒家出来做官的人,虽做到官至极品,一旦回家以后,仍然是乡巴佬一个。有位历史上的名人,官至极品,当了几十年的宰相,退休以后,穿了一件旧衣服,带了一个佣人,步行出来游玩。真正有高度修养的人是朴实无华的,这就是“复归于朴”的道理。
曾国藩用人,主张始终要带一点乡气——就是土气。什么是土气?我是来自民间乡下,乡下人是那个样子,就始终是乡下人等个样子,没有什么了不起。所以彭玉麟、左宗棠这一班人,始终保持他们乡下人的本色,不管自己如何有权势,在政治功业上如何了不起,但我依然是我,保持平凡本色是大英雄。
6、中国气节:宁折不弯
铁可折,玉可碎,海可枯,不论穷达生死,直节贯殊途。
——南宋·汪莘《水调歌头》
这是作者与人论及立志时写的词,这几句以形象化的语言,表述了自己对立志的看法:人生可以有不同的遭遇,不同的道路,但不管在任何处境下,劲直的节操决不能改变。作者连用三个比喻,表现了为保持“直节”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反映了一种刚直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这种见识,这种品格,至今仍应效法。
中国第一个有骨气的文人,无疑是庄周。他以一生在潦倒中的坚守,最终把自己变成了中国文人的一个精神源头,也为更多的人摆脱生命的庸俗找到了一条可能的途径。
入世的文人,也不乏有骨气者,如屈原的正道直行。如果没有庄子,我们从一开始可能就少了一种自由的精神;如果没有屈原,我们从一开始可能就少了一种伟岸的人格。在庄子与屈原之后,中国数千年文人的历史,实际上是这两种人格交替讲述的故事,无论是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方孝孺还是其他有骨气的文人。中国从来就不缺乏有才智、投机钻营的聪明文人,却太少了方孝孺这样有气节的文人。在方孝孺之后,中国文人中更加巩固了那种恪守和捍卫正统性和既定秩序的气节。
7、中国抱负:向道而行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孟子·公孙丑上》
信仰也许看不见摸不着,也许中间充满无限阻挠,甚至有人终其一生也无法得到。但这样的“道”值得我们用血、用泪、用生命去追求,因为它是精神的支点,是“人”字不可缺少的一笔。
真正的勇气不是好勇斗狠,而是站在真理一边,只要是道义之所在,即使面对强权和暴力,即使千万的人阻挠、反对和不理解,也决不气馁,决不改变自己的志向。
“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勇,成就了那些伟大的先哲,也影响了历史和世界,最终积淀成为塑造光辉人格和创造灿烂文明的不朽文化,世代相传。
8、中国气度:俯仰天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清·林则徐
此联为清末政治家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意为:大海因为有宽广的度量才容纳了成百上千的河流,高山因为没有勾心斗角的凡世杂欲才如此地挺拔。上下联最后一字“大”与“刚”,意为这种浩然之气最伟大、最刚强。
人要生活下去,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欲”。人有七情六欲,也是自然之理。“无欲则刚”,并非不允许人们有欲,而是要克制私欲。克制私欲,就能寡欲清心,淡泊守志;克制私欲就能刚锋永在,清节长存。
今天,面对错综复杂的大千世界,面对来自各方的种种诱惑,我们如何处之?“无欲则刚”这一警语可作为立身行事的指南。人若无欲品自高。就是说,人若没有私欲,品格自然高峻洁清,不染尘泥。“无欲则刚”的操守则是我们要担负起来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将使我们能在障眼的迷雾中辨名方向,勇往直前。
9、中国理想:千秋万世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大儒·张载
这四句话,简明地说出了人的特点,人之所以为人,即“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将这四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人间事业,再也没有比这更大的抱负了。
这四句名言,被冯友兰称为“横渠四句”,历代流行不衰。最能表示儒者的襟怀,也最能开显儒者的器识与宏愿,是怀抱入世与济世理想的中国人的最高追求。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这是一种无心的自然的“仁”,而一个君子也应具有这样的“仁”心,人是有思想的,有了这样的“仁”心,就等于为天地“立心”了,这就是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为生民立命”,就是要让天下百姓都有安身立命之处;“为往圣继绝学”,就是把先圣快要灭绝的学说加以继承并发扬光大;“为万世开太平”,就是为子孙们开创出千秋万代的太平基业。
10、中国性格:为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这几句话是孟子与别人辩论什么叫做“大丈夫”时提出的准则。我国历史上这种“大丈夫”很多,比如西汉时的苏武。他奉命出使匈奴,匈奴首领胁迫他投降,先引诱他,不成之后又罚他到极其艰苦的偏远地方牧羊,断绝他的饮食来源。苏武始终不为所动,在匈奴被囚19年,最终回到汉朝。
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只有这样,才算得上是大丈夫。孟子的这些话,今天依然可以指导我们去探索人生的价值。首先,富贵是来之不易的,是要求倍加珍惜的。有些人富贵起了来,就被富贵冲昏了头脑。把当初的凌云壮志忘得一干二净。结果是什么为富不仁的事情都做出来了。
其次,贫贱的时候要坚定意志,做到这一点应该说是很不容易得的。贫贱是任何人都不愿意承受的。但是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人要经历贫贱的阶段,要通过在贫贱中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因此,要学会在贫贱中忍耐和寂寞,在一切诱惑面前能保持住自己一份宁静的心态是比什么都重要的,这样才有可能在贫贱中崛起。
以下十句古语是历代圣贤学者们关于“中国精神”的总结,准确道明了中国精神的内涵
。
1、中国气概:犯我必诛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汉书·陈汤传》
出自西汉名将陈汤给汉元帝的上书,是表明击退北匈奴郅支单于的功绩 。全句为:“宜悬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释义:“应该把砍下的头悬挂在蛮夷居住的槁街,让他们知道,敢于侵犯强大汉帝国的人,即使再远,我们也一定要杀掉他们。”
在司马光《稽古录》这部惜墨如金的《资治通鉴》简编本中,除天象天灾之外,国政几乎从略,但司马光却以大量的文字记载了汉武帝时代“虽远必诛”的事实。“兵者,不详之器”。战争向来伤害都是双方的,武力虽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当国家危机尚存之时,保家卫国才是当务之急。
2、中国品格:法乎天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
释义: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民国时期,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此后,清华人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个字写进了清华校规,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岱年先生把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作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国学大师,他终生勤勉,致思学问,造福祖国的文化学术事业,堪称一代学人楷模。
人世沉浮如电光石火,盛衰起伏,变幻难测。如果你有天才,勤奋则使你如虎添翼;如果你没有天才,勤奋将使你赢得一切。命运掌握在那些勤勤恳恳工作的人手中。推动世界前进的人并不是那些严格意义上的天才,而是那些智力平平而又非常勤奋、埋头苦干的人。
3、中国操守:穷达不堕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语出《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后人习惯先“达”而后“穷”并改“兼善”为“兼济”,尚不失孟子原义。但后人确实认为:一个人如果真心想要“善其身”与“济天下”,那还是改成本文题目所云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好。
思想史上流行的观点认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作为中国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补”的体现:前半句表达了儒家的理想主义和入世精神,而后半句显示出道家的豁达态度与出世境界。
三国时的诸葛亮,就是这种操守的绝佳例证。他出山之前隐居南阳、躬耕陇亩,虽不得志,却一直在坚持读书和思考,不断地修养自己,是为“穷则独善其身”。当时来运转,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打拼一番事业,他又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帮助刘备“三分天下”,并把蜀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实为“达则兼济天下”。
4、中国高度:天人合一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
何为万物?“天地一指,万物一马”,这是从道的观点看的。吕惠卿云:“天地虽大,无异一指,以其与我并生而同体也;万物虽众,无异一马,以其与我为一而同类也。”也就是说万物的“多众”抽象之后也不过就是“一指”。冯友兰先生说:“从逻辑上说,一个名的外延越大,它的内涵就越少,在理论上说,‘有’这个名的外延最大,可以说是‘至大无外’,它的外延就越少,少至等于零,既然它的内涵等于零,它的外延也就等于零,这也就是无。”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讲的是破除“我执”, 顺应自然,免除物我之别而融与天地万物之间。庄子提倡破除“我执”、顺应自然,这对于我们今天这个生活节奏过快的时代,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我们对金钱和其他物质方面的追求已经到了无法自拔的程度,这种价值取向造成的必然是人情冷漠、事事向利益看齐。人与人的关系恶化,学习、事业、家庭的压力,让今天的人们心理压力陡增。
而破除“我执”、懂得“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道理,以平等心对待他人与自然万物,认识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就能提升我们的心灵境界,使我们保持一颗淡泊、宁静的心,不过于在意得失,不在对物的追逐中迷失了本性,做到“风过无声,雁不留影”。
5、中国格调:本色风流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菜根谭》
这句话可以解释为“真正高雅的人物,用不着装扮做作,其一举一动自然而然地就能显示出超俗洒脱的高品位来。” 何谓本色?本色就是平常、本分;何谓风流?风流就是豪放、潇洒、洒脱、自然。只有大英雄、真名士,才能才敢平常本分、洒脱自然。他们出言吐语、举手投足、处人行事之间不矫揉、无造作,真乃是本地风光。这就是禅的意味、道的内涵。
我们常形容一个人英雄本色,这在历史上有很多,后来儒家出来做官的人,虽做到官至极品,一旦回家以后,仍然是乡巴佬一个。有位历史上的名人,官至极品,当了几十年的宰相,退休以后,穿了一件旧衣服,带了一个佣人,步行出来游玩。真正有高度修养的人是朴实无华的,这就是“复归于朴”的道理。
曾国藩用人,主张始终要带一点乡气——就是土气。什么是土气?我是来自民间乡下,乡下人是那个样子,就始终是乡下人等个样子,没有什么了不起。所以彭玉麟、左宗棠这一班人,始终保持他们乡下人的本色,不管自己如何有权势,在政治功业上如何了不起,但我依然是我,保持平凡本色是大英雄。
6、中国气节:宁折不弯
铁可折,玉可碎,海可枯,不论穷达生死,直节贯殊途。
——南宋·汪莘《水调歌头》
这是作者与人论及立志时写的词,这几句以形象化的语言,表述了自己对立志的看法:人生可以有不同的遭遇,不同的道路,但不管在任何处境下,劲直的节操决不能改变。作者连用三个比喻,表现了为保持“直节”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反映了一种刚直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这种见识,这种品格,至今仍应效法。
中国第一个有骨气的文人,无疑是庄周。他以一生在潦倒中的坚守,最终把自己变成了中国文人的一个精神源头,也为更多的人摆脱生命的庸俗找到了一条可能的途径。
入世的文人,也不乏有骨气者,如屈原的正道直行。如果没有庄子,我们从一开始可能就少了一种自由的精神;如果没有屈原,我们从一开始可能就少了一种伟岸的人格。在庄子与屈原之后,中国数千年文人的历史,实际上是这两种人格交替讲述的故事,无论是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方孝孺还是其他有骨气的文人。中国从来就不缺乏有才智、投机钻营的聪明文人,却太少了方孝孺这样有气节的文人。在方孝孺之后,中国文人中更加巩固了那种恪守和捍卫正统性和既定秩序的气节。
7、中国抱负:向道而行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孟子·公孙丑上》
信仰也许看不见摸不着,也许中间充满无限阻挠,甚至有人终其一生也无法得到。但这样的“道”值得我们用血、用泪、用生命去追求,因为它是精神的支点,是“人”字不可缺少的一笔。
真正的勇气不是好勇斗狠,而是站在真理一边,只要是道义之所在,即使面对强权和暴力,即使千万的人阻挠、反对和不理解,也决不气馁,决不改变自己的志向。
“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勇,成就了那些伟大的先哲,也影响了历史和世界,最终积淀成为塑造光辉人格和创造灿烂文明的不朽文化,世代相传。
8、中国气度:俯仰天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清·林则徐
此联为清末政治家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意为:大海因为有宽广的度量才容纳了成百上千的河流,高山因为没有勾心斗角的凡世杂欲才如此地挺拔。上下联最后一字“大”与“刚”,意为这种浩然之气最伟大、最刚强。
人要生活下去,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欲”。人有七情六欲,也是自然之理。“无欲则刚”,并非不允许人们有欲,而是要克制私欲。克制私欲,就能寡欲清心,淡泊守志;克制私欲就能刚锋永在,清节长存。
今天,面对错综复杂的大千世界,面对来自各方的种种诱惑,我们如何处之?“无欲则刚”这一警语可作为立身行事的指南。人若无欲品自高。就是说,人若没有私欲,品格自然高峻洁清,不染尘泥。“无欲则刚”的操守则是我们要担负起来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将使我们能在障眼的迷雾中辨名方向,勇往直前。
9、中国理想:千秋万世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大儒·张载
这四句话,简明地说出了人的特点,人之所以为人,即“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将这四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人间事业,再也没有比这更大的抱负了。
这四句名言,被冯友兰称为“横渠四句”,历代流行不衰。最能表示儒者的襟怀,也最能开显儒者的器识与宏愿,是怀抱入世与济世理想的中国人的最高追求。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这是一种无心的自然的“仁”,而一个君子也应具有这样的“仁”心,人是有思想的,有了这样的“仁”心,就等于为天地“立心”了,这就是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为生民立命”,就是要让天下百姓都有安身立命之处;“为往圣继绝学”,就是把先圣快要灭绝的学说加以继承并发扬光大;“为万世开太平”,就是为子孙们开创出千秋万代的太平基业。
10、中国性格:为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这几句话是孟子与别人辩论什么叫做“大丈夫”时提出的准则。我国历史上这种“大丈夫”很多,比如西汉时的苏武。他奉命出使匈奴,匈奴首领胁迫他投降,先引诱他,不成之后又罚他到极其艰苦的偏远地方牧羊,断绝他的饮食来源。苏武始终不为所动,在匈奴被囚19年,最终回到汉朝。
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只有这样,才算得上是大丈夫。孟子的这些话,今天依然可以指导我们去探索人生的价值。首先,富贵是来之不易的,是要求倍加珍惜的。有些人富贵起了来,就被富贵冲昏了头脑。把当初的凌云壮志忘得一干二净。结果是什么为富不仁的事情都做出来了。
其次,贫贱的时候要坚定意志,做到这一点应该说是很不容易得的。贫贱是任何人都不愿意承受的。但是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人要经历贫贱的阶段,要通过在贫贱中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因此,要学会在贫贱中忍耐和寂寞,在一切诱惑面前能保持住自己一份宁静的心态是比什么都重要的,这样才有可能在贫贱中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