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超出天道而得到究竟的解脱
发布时间:2019-11-12 09:41:48作者:金刚经注音网引言
天在人们的心中具有特殊的含义,它是美好、自在、富足、远离苦难的代名词。同时,天也是人们心目中的主宰和依靠,人们认为它决定着人们的命运祸福,天人的生活是普通人所认为的理想生活。华夏文明自古以来也一直有崇拜天的情怀,如儒家祭祀时把祭;天 排在第一位,道家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天是存在的,相对于人道,天人的生活确实非常美好,令人向往;但是,天道也并不完美,因为没有出离六道轮回,天福尽后依然会下堕,所以天道也不是众生最理想的归宿。那么,天道的生存状态究竟如何呢?该如何修行才能超出天道而得到究竟的解脱呢?下面,我们就对这些问题分别进行介绍。
一、天道的总体状况
六道轮回中的六道由低到高依次为地狱、畜生、饿鬼、人、阿修罗、天,天道是六道之首。生活在天道的有情生命称为天人,其中的王称为天王。天包含的意思有光明、自然、清净、自在、最胜等,《长阿含经》云:;此诸天复有三事胜阎浮提,何等为三:一者长寿,二者端正,三者多乐。
天道分为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欲界有六层天,自下而上依次为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色界有十八层天,自下而上依次为初禅三天,即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二禅三天,即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三禅三天,即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四禅九天,即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无色界有四层天,自下而上依次为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共二十八层天。
欲界中,还有坚手天、持华鬘天、长放逸天三天,但不属于欲界六天之内。欲界除包括六欲天以外,还包括人界的四大部洲、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等五道。
六欲天和色界十八天依娑婆世界而安立,欲界地居的四天王天和忉利天分别在须弥山的中间和山顶,与空居的欲界四天、欲界天之下的五道众生所居世界,以及欲界天之上的色界天的初禅三天,构成一个;小世界;一千小世界之上覆二禅三天,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之上覆三禅三天,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之上覆四禅九天,为一;大千世界,因为是三个千数相乘,故称;三千大千世界,也称为;一佛土。由于无色界的天人没有色身及相应的生存环境,所以没有确定的方所。
二、各天的生活概况
(一)享受微妙五欲的六欲天
欲界六天是四天王天、忉利天(也称为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因为这六天的天人在前生修十善时未离欲,此生在天上也有淫欲之行为,所以称为六欲天。四天王天和忉利天依须弥山而居,称为地居天,忉利天之上的四天依空而居,称为空居天。
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中间,是六欲天中最下层的天,分东南西北四大天区,每天区各有一位天王,故称四天王天。四天王就是佛教寺庙中天王殿内的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率领乾闼婆、毗舍阇神将护卫四大部洲中的东胜神洲;南方增长天王,率领鸠槃荼、薜荔神将护卫四大部洲中的南赡部洲;西方广目天王,率领龙及富单那神将护卫四大部洲中的西牛贺洲;北方多闻天王,率领夜叉、罗刹神将护卫四大部洲中的北俱卢洲。除北方天王拥有三座城池外,其他三位天王各拥有一座城池。
这些城池都是纵广六千由旬,城中有广大庄严、富丽辉煌的宫殿、园林和宝池,以及众宝所成、放着光明的宝树、宝华、宝网、栏楯等,天空中有无数美妙的众鸟相和而鸣。
四天王天的天人们身高半里,自然放光,无论男女都长得端庄、美丽。如《本事经》中言:;如此人间五十年量,当彼天上四天王天一日一夜。如是日夜数至三十以为一月,积十二月以为一年。以如是年,四天王天寿量五百,当于人间九百万岁。此天一昼夜等于人间五十年,天人的寿命为天寿五百岁,相当于人间九百万年。(古人多用阴历,故一月以三十日计,若以今阳历计算,则为九百一十二点五万年)天人们无病无苦,所需的一切衣服、饮食、享乐等用具无需劳作,自然现前,因此过着自然、快乐、享受微妙五欲的生活。
忉利天在须弥山顶,有三十三位天王,天主是释提桓因(帝释),因此称为;三十三天。此天有一座纵广八万由旬的大城,大城中又有一座纵广六万由旬的小城,名为善见城。善见城内有纵广百由旬的善法堂,是三十三天王及众天人聚会的场所。善法堂的北面有帝释天主释提桓因的宫殿,纵广千由旬;另外三十二天的宫殿分布在善法堂的周边,大小从纵广一百由旬到九百由旬不等。
善法堂的东南西北面分别有名为粗涩、画乐、杂、大喜的四个园林,东南角有一个名为欢喜的七宝池,西北角有名为昼度的大树。与四天王天相比,三十三天的宫殿、园林、宝池等依报环境更加精美广大、富丽辉煌,光明和香气更加盛大,天人们的色身也更加高大、端庄,资生、享乐用具等更加自然、精美,因此天人所享受的五欲生活也更加微妙。此天的天人身高一里,天寿一千岁,由于天上一日等于人间百年,因此其天寿相当于人间三千六百万年。
从夜摩天开始,经论中对空居诸天所居住的环境、天人的生活等描述得越来越简单,甚至很少正面描述,而是通过天人的语言或者比喻来表达天上环境的精美、天人色身的庄严、天人所享受的五欲或禅悦的微妙。这说明空居诸天的情况及天人的生活,已经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和想象。
夜摩天在忉利天之上的虚空中,因为天人们随时都处在受乐之中,而且经常口称快乐,也称为;善分天或;时分天。虽然日月的光明照不到夜摩天以上的诸天,但其中的宫殿、宝树等依报环境以及天人们的身上都放出盛大的光明,使得这些天恒常处于光明之中,因此以花的开合来区分昼夜。夜摩天的天人身高一里半,天寿二千岁,由于一日等于人间二百年,因此其天寿相当于人间一亿四千四百万年。
夜摩天之上是兜率天,分为内、外两院,外院是一般天人所居的欲界天,内院则是弥勒菩萨所居的净土。由于兜率外院的天人恒常对自身及外界的感受生起喜乐、知足之心,因此也叫喜足天或知足天。天人的身高为二里,身上放出的光明比夜摩天的更加盛大。一日等于人间四百年,天人的天寿为四千岁,也就相当于人间五亿七千六百万年。兜率内院的天人清净自在,常听弥勒菩萨讲经说法并依教修行。
欲界第五天化乐天在兜率天之上,由于天人能随意变化种种资生和享乐用具供自己享受,因此称为化乐天。该天的天人身高为二里半,天寿八千岁,相当于人间二十三亿四百万年。
化乐天之上是他化自在天,因为能够享用其他天人变化的东西,所以称为他化自在天。《瑜伽师地论》中说到他化天的天人也可以自己变化东西供自己或者供其他天人享用。此天的天人身高三里,天寿一万六千岁,相当于人间九十二亿一千六百万年。《大智度论》中说其天主是魔王波旬,而《瑜伽师地论》中说:;复有摩罗天宫,即他化自在天摄,然处所高胜。即波旬是欲界之主。
六欲天的社会制度和家庭生活与人间相似,有君臣、尊卑、上下之分,也有夫妻、嫁娶之事。由于天人寿命很长,长相庄严,无病无苦,享受着自然、胜妙的五欲,可以说比人间富贵者所享受的生活还要快乐。另外,六欲天中上层天的福报比下层天的福报大,所享受的五欲之乐也更加胜妙。
首先,六欲天人有十种令凡人非常向往的自在:一、飞去无限数;二、飞来无限数;三、去无碍;四、来无碍;五、无有皮肤骨体等;六、身无大小便;七、身无疲累;八、天女不产;九、其目不眩;十、身随意现色。其次,六欲天人淫欲之行为也较为洁净,四王天、忉利天的天人像凡人一样进行男女交合,但不泄精液,而是泄;风气;夜摩天男女拥抱就能满足欲望;兜率天仅仅握手而已;化乐天则是相对而笑;他化自在天更是互递秋波即可。另外,从四王天到他化自在天,新生天人都在天人的膝上自然化生,形貌如同五到十岁的孩童,而且生后就迅速长大成人。
天人之所以能生到六欲天,是因为其前生守戒和行十善业,并且内心比较清净,特别是淫欲心较为淡薄。依《楞严经》所说,内心比较清净的,生到上层的天;仍然有一定程度的淫欲心的,则生到下层的天。
(二)清净、光明的色界天
从欲界顶再向上是色界十八天,这十八天也是空居天。色界的天人在前生是离欲而修上品十善及四禅定的,在色界天化生之初就拥有圆满、清净、微妙、广大的色身(无需再长),且衣服自然在身,但没有饮食和男女之欲,恒处于禅定中而享受禅悦。由于天人有色身及依报环境,所以称为;色界天。
色界初禅天即离生喜乐地,就是修行者禅定初成后所生之处。初禅天人内心离开了欲、恶、不善念,初步得到了清净(梵行)而生起了禅定之喜乐。按照初禅人所成就的禅定功夫又分为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三天。梵众天是大梵天王治下的天人所居之天,天人高半由旬,寿为半中劫;梵辅天是大梵天王的辅臣所居之天,天人身高一由旬,寿为一中劫;大梵天是大梵天王所居之天,大梵天王身高一由旬半,寿为一中劫半。
依《楞严经》所说,大梵天王具足凡夫梵行相关的戒定慧,所以为一小世界之主。《长阿含经》等经典中说到,三大灾过后,第一位从光音天或其他天下生到大梵天的天人,自以为天地万物是他所创造的,所以以众生之父、众生之主自居,这就是所谓的天父创造万物之说法的来源。
初禅天之上是二禅天,是修行二禅成就后所生之处。二禅即定生喜乐地,就是成就初禅的修行者厌恶初禅有觉、有观的躁动,内心以种种因缘诃责而舍离觉、观,使令定境转深,由此内心凝然、明净、生光,并且产生微细之喜乐感受。依二禅人成就的禅定深浅而将二禅天分为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也称为光音天)三天,从中可见清净到一定程度而身心放出盛大的光明,是二禅天人的特征。
少光天的天人内心及身光尚劣,身长二由旬,寿二大劫。无量光天的天人的光明遍照一小千世界,身高四由旬,寿四大劫。极光净天也称为光音天,该天的天人不仅光明更加盛大,而且以光明为教体,向无量的众生宣扬梵行之教,身高八由旬,寿八大劫。此天天王,为一小千世界之主。
二禅天之上是三禅天,是成就三禅者所生之处。三禅即离喜妙乐地,就是成就二禅的修行者厌恶二禅所生的喜受的粗躁、涌动以及对禅定之境的影响,以种种因缘诃责于喜受,使得喜受除灭、禅定之境转深沉且绵长,从而内心不断地涌发出微妙之乐,且周遍身心。三禅之乐是三界中最上之乐,其特征是天人身心的清净程度达到轻安乃至于寂灭(相似而已,非真寂灭),所以也称为净天。按照三禅人成就的禅定分为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少净天的天人身高十六由旬,寿十六大劫;无量净天的天人身高三十二由旬,寿三十二大劫;遍净天的天人身高六十四由旬,寿六十四大劫,此天的天王,为一中千世界之主。
最上面的四禅有九天,分凡、圣二级,都是成就四禅者所生之处。四禅即舍念清净地,就是成就三禅的修行者厌恶三禅之乐受使心扰动,以种种因缘诃责而舍离乐受,使得心中不生觉、观、苦、乐之念而一心在定(舍受),此时心如明镜离垢、净水无波而湛然现万象(无想天除外)。其中追求四禅天果报的凡夫居住在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这三天,这是《长阿含经》《起世因本经》《俱舍论》《瑜伽师地论》等经论中定义的三天,而《楞严经》及《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将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称为四禅的前三天,虽然名称不同,但内涵是一致的。
所谓;无云天,就是此天的宫殿坐落在无云的虚空中(此天以下的空居诸天的宫殿在云上),其天人身高一百二十五由旬,寿一百二十五大劫;福生天的天人身高二百五十由旬,寿二百五十大劫;广果天的天人,身高五百由旬,寿五百大劫。
不明涅槃之理而追求涅槃之果的外道所居的是无想天,与广果天在一处。无想天外道在最初半劫中,以无想定伏住第六识之现行令其不起,从而达到灰心泯智,此时他自以为证得涅槃,便在此定中住了四百九十九劫。到最后半劫,无想外道的第六识又活动起来了,于是他发现自己并未断生死、入涅槃,因之而谤佛。
广果天以上的四禅天,是三果圣人阿那含所居之处。这些三果圣人已断见惑及欲界的思惑,不再到欲界受生,而到舍心的众同分所现的四禅天中暂时寄居,以断色界与无色界的七十二品思惑。由于三果圣人所修的禅定有下、中、上、上胜、上极五品,就有相应的四禅五天为所居之处,故这五天被称为;五不还天或;五净居天。
无烦天的天人身长一千由旬,寿一千大劫;无热天的天人身长二千由旬,寿二千大劫;善见天的天人身长四千由旬,寿四千大劫;善现天的天人身长八千由旬,寿八千大劫;色究竟天为色界之顶,其天人身高一万六千由旬,寿一万六千大劫。色界之主摩醯首罗天也居于色究竟天,但与净居天不在同处。净居天是圣人所居之处,凡夫、外道无法见到。
如果净居天的三果圣人能够了达空性之理,便于色界断尽七十二品思惑而证阿罗汉,甚至会回小向大而趋向菩萨乘,这就是利根阿罗汉,也被称作;大阿罗汉。如果三果圣人不能了达空性之理,则要在断尽色界三十六品思惑后,到无色界四天以析色入空的方式去断无色界的三十六品思惑,这样的阿罗汉在成道的过程中完整地修习了四禅(色界)、八定(色界四禅定和无色界四空定)和九次第定(八定及最后证得的灭尽定),被称为;钝阿罗汉,也被称作;不回心钝阿罗汉。
(三)寂静、无为的无色界天
无色界的天人在前生是离欲、厌色而修上品十善及四空定的,命终时随着他所成就的四空定而生到天上,在天上没有色身和生存环境,恒常处在深妙的禅定之中,所以称为;无色界天。虽然无色界天没有确定的方位和处所,但由于天人在因地修行时成就的禅定程度更高,在天上所享受的禅定之乐也更胜妙,所以排在色界天之上。
无色界第一天是空无边处天,是修行空无边处定成就的所生之处。当修行者认为自己的色身像牢笼一样束缚着自己时,就一心思惟无边虚空之相,经过加功用行,成就空处定,摆脱了色身的影响,命终生到天上,没有业果色,只有定果色(唯有一无边虚空),寿二万大劫。
第二天是识无边处定成就者所生之处,就是成就空处定的修行者认为无边的虚空之相影响了禅定,于是想摆脱虚空之相而一心思惟心识,经过加功用行,成就识处定,此时既没有色、空之尘境,也没有与尘相应的第六识及半分第七识(分别外境的半分),仅有浩瀚的第八识及内缘的半分第七识,命终生到天上,寿四万大劫。
第三天是无所有处定成就者所生之处,就是修行者在灭色、空之后,一心思惟一无所有之寂静相而伏灭了内缘的半分第七意识,住于;十方寂然的无所有处定中,命终生到天上,寿六万大劫。
无色界最上面的一天是非想非非想处定成就者所生之处,就是修行者在灭色、空、识之后,试图用定力穷研无尽的阿赖耶藏海,使得阿赖耶显出;如存而;不存之相(非想之境界),及;若尽而实;非尽之状(非非想之境界),并在命终后生到天上,寿八万大劫。
《楞严经》中说生到无色界四天的有两种人,一是从无想天等天深入禅定而入的凡夫,二是从五不还天上升的三果圣人。由此说明天人一般是在人间修行禅定成就后生到天上的,但也有生到天上后继续修行更深的禅定而生到上层天的情况。
三、天道不是最理想的归宿
天人因前生修上品十善业及禅定的因缘,得殊胜果报而生到天道。但要知道,诸天虽然长寿快乐,神通自在,为世人所艳羡,但也仍有诸多苦恼。《法华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欲界天有阿修罗作乱,色界天有三大灾,无色界天暗冥等。其中最大、最根本的苦是无常之苦,轮回之苦。就是天福享尽或禅定终了,仍然要堕落。六欲天人临死前有五种预兆出现:身光消失、不乐本座、花冠枯萎、天衣垢坏、身出汗臭,此即;天人五衰。
又可以用天眼观见自己将生何处,若是堕落,则更是凄惶恐怖,痛苦不堪。《法句譬喻经》中记载,天帝释知道自己命终后将堕入驴胎,愁忧不已,于是急忙到佛的住所自求三皈,三皈结束后,尚未起身,就堕入驴胎。但由于皈依三宝之功德,入驴胎不久便被堕胎,又生到天上作帝释。
《楞严经》中说到,无论是六欲天的天人,还是色界天、无色界天的天人,所享受的五欲之乐及禅定之乐都是凡夫有漏之业的果报,果报享尽之后还要入诸趣而受苦。
为此,大乘菩萨多在诸天示现为天王,一方面教化天人修习佛道,另一方面菩萨自己渐次增进菩萨行。《仁王般若经》中也提到,修行佛道的菩萨会化身为诸天天王,依据众生的层次不同,说法教化。
所以,天道虽然比其他五道殊胜很多,但终究不是一劳永逸的乐土,更不是众生最好的归宿。人道苦乐掺杂易趋觉悟,因而比天道更有利修行与成就,所以我们应该倍加珍惜此生得人身的机会,努力行解脱之道。作为末法时代的修行人,有幸遇到佛法,切不可对天人的快乐产生一丝的好乐、希求之心。印光大师说:;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善功德,皆须回向往生西方。
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一有此心,便无往生之分。而生死未了,福愈大则业愈大,再一来生,难免堕于地狱,饿鬼,畜生之三恶道中。若欲再复人身,再遇净土即生了脱之法门,难如登天矣。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为人现生了生死的。若求来生人天福报,即是违背佛教。如将一颗举世无价之宝珠,换取一根糖吃,岂不可惜。(《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一函遍复》)
是故我们应该皈依三宝、听闻正知正见、持戒修善、信愿念佛,并将这些功德回向往生西方净土,成办往生大事。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解脱,脱离六道轮回之苦,永享安稳不变的常乐我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