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注音网

大明三藏法数卷第二十九

发布时间:2019-06-25 15:34:04作者:金刚经注音网

大明三藏法数卷第二十九    石一

上天竺前住持沙门一如等奉 来集注

十普门(出观音玄义)

普遍也门即能通之义谓菩萨以圆融中道妙观通入常住实际理地故立此十门也。

【一慈悲普】慈能与乐悲能?苦盖菩萨即于一念之中遍观十界善恶苦乐而起慈悲与?之想普令众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名慈悲普(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

【二弘誓普】弘者广也誓者制也广求胜法制御其心也谓菩萨依四谛境发弘誓愿若见苦谛逼迫楚毒之相缘此起誓故言未度者令度若见集谛迷惑系缚甚可哀伤约此起誓故言未解者令解若见清净之道能出生死至安乐地欲示众生行此道故乃言未安者令安若见灭烦恼处名为涅盘约此起誓故言未得涅盘者令得涅盘故名弘誓普(梵语涅盘华言灭度)。

【三明修行普】行有五种不同一者圣行谓戒定慧二者梵行谓慈悲喜舍三者天行谓证第一义天由理成行故四者婴儿行谓示同三乘七方便人所修之行五者病行谓示为六道之身现有三障之相此之次第五行虽菩萨所修而未名为普如涅盘经云复有一行名如来行所谓大乘大般涅盘大乘是圆因涅盘是圆果菩萨能修此之一行故名修行普(慈悲喜舍即四无量心也第一义天者天即天然自然之义谓中道之理无二无别自然而然非造作也一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七方便者五停心别相念处揔相念处此三位名外凡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此四位名内凡是七方便位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三障者业障报障烦恼障也)。

【四断惑普】谓圆教菩萨即观中道正破无明无明既破一切见思尘沙之惑自然先断故名断惑普(见思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而起分别曰见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而起贪爱曰思尘沙惑者谓众生见思之惑种类众多如尘若沙也)。

【五入法门普】谓二乘之人若入一法门则不能入二此即历别之行证有阶差今菩萨圆修三谛则无量法门悉入其中故名入法门普(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三谛者真谛俗谛中谛也)。

【六神通普】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性彻照无碍名为神通谓罗汉天眼见大千世界辟支佛见百佛国土小教菩萨见河沙佛土皆是限量之神通圆教菩萨遍见法界而无限极所发六通自在变现无有限量故名神通普(罗汉梵语具云阿罗汉华言无学又云无生辟支梵语具云辟支迦罗华言缘觉小教菩萨者即藏通二教菩萨也六通者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身如意通漏尽通也)。

【七方便普】方即方法便即便宜修方便道普化众生也谓二乘及小教菩萨方便化他则止齐其所得未名为普圆教菩萨以真俗二谛为方便照真则以真身益物照俗则以应身赴机资发中道利十界机故名方便普。

【八说法普】谓二乘及小教菩萨不能一时遍答众问未得名普今圆教菩萨一音演法殊方异类皆悉得解故名说法普。

【九供养诸佛普】谓菩萨之所供养非止一佛一国土微尘诸佛能以身命财及一切供具周至十方供养诸佛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无不供养故名供养诸佛普。

【十成就众生普】谓圆教菩萨饶润成熟一切众生而无限量譬如大雨四方俱下一切卉木丛林遍令生长华果悉皆成就故名成就众生普。

双贴释观音普门(出观音玄义)

天台智者大师通释妙法莲华经一部之外复以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世多持诵故别立玄?详释此品品题之中乃约人法等十双一一贴释以观音普门具有此十双之义该括自行化他始因终果之法故历陈之助显其义可谓无余蕴矣(玄即玄义通释品题玄谓幽微难见义则别有所以也?即义?别解品内之文?通也决也谓令经文所诠义理通决而无壅碍也)。

【一人法】人即观世音法即普门观世音者谓此菩萨以中道妙智观于世间众生受苦求救之声一时皆令解脱也普门者普遍也门即能通之义谓实相妙理互通遍摄无所障碍也此品具两问答依前问答论观世音人故经云以是因缘名观世音依后问答论普门示现种种说法故经云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以人能秉法故言人法也(前后问答者无尽意初问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答云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等是也次问云何游此娑婆世界等答云若有国皆众生应以佛身等是也)。

【二慈悲】慈即爱念谓以爱乐欢喜起大慈心能与他乐也悲即愍伤谓以恻怆怜愍起大悲心能?他苦也今依前问答论观世音大悲?苦百千苦恼皆得解脱也依后问答论普门示现大慈与乐即应以得度而为说法也良由观音之人观于普门之法达于实相之理愍诸众生理具情迷枉受众苦失于本性之乐是以即起慈悲誓?其苦而与其乐故以慈悲次人法而明之也。

【三福慧】福即福德谓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五度也慧即智慧谓般若一度也五资于慧慧导于五犹目与足不可互阙今观世音智慧庄严也普门福德庄严也以智慧庄严则大悲誓满?苦义成以福德庄严则大慈誓满与乐义成故以福慧次慈悲而明之也。

【四真应】真即真实谓真身也应即应现谓应身也真身是体应身是用今观世音中道妙智契于实相之境即是真身普门说法随所应现即是应身若福资于慧显出真身慧导于福显出应用故真应次福慧而明之也。

【五药珠】药即药树珠即如意珠药能愈病喻观世音真身益物以真身冥理理显则三惑皆消珠能雨宝喻普门应身益物以应身对机机感则众善普会故药珠次真应而明之也(如意珠者天上胜宝状如芥粟能出众宝随心降雨也冥理者契合于理也三惑者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也)。

【六??显】冥即[宴-女+六]密显即显现谓观世音真身被物冥作利益以众生不见不知称之为冥普门应身对机说法显作利益以众生有见有知称之为显故以冥显次药珠而明之也。

【七权实】权即权巧权智也实即真实实智也今观世音随自意以实智照之众生即得冥益普门随他意以权智照之众生即得显益如是冥显获益不同者盖由二智之力权巧无方赴机允当不失其宜故以权实次冥显而明之也(权实二智者权即一切智道种智实即一切种智也)。

【八本迹】本犹根本迹犹足迹譬人所居之处则有行往之迹今观世音不动本际而能实智益物普门曲垂迹化而能权智益物观音既是过去正法明佛其本已高所作权实之迹则妙故以本迹次权实而明之也。

【九缘了】缘谓缘助了谓晓了即性德本具缘了二因也前之八双从人法至真应是自行次第药珠至本迹是化他次第此乃顺论生起也今挹流寻源逆而推之则真身智慧悲誓及观音之人皆是性德了因种子而显发也应身福德慈誓及普门之法皆是性德缘因种子而显发也自行次第既尔化他次第亦然谓本证实智冥益药树属乎了种迹化权智显益珠王功归缘种故缘了次八双之后而明之也(缘助者以缘资了也本具缘了二因者谓缘了二因一切众生本性元具也若顺性而修了因显至果则成智德缘因显至果则成断德缘了二因皆名种子者种有发生之义谓果上智断二德之显皆从因中缘了二因而发生也)。

【十智断】智能照理断能断惑即果上所显智断二德也智德即般若断德即解脱亦涅盘也前明缘了是却讨因源此明智断是顺论究竟所谓始则起自了因终至菩提大智始则起自缘因终至涅盘断德若入涅盘众行梵息故居第十也(梵语涅盘华言灭度却讨者却退也谓从果德之中却退推讨因德之源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顺流十心(出摩诃止观)

顺即随顺流即流转谓诸众生因此十心则随顺烦恼流转生死故也。

【一无明昏闇】谓诸众生从无始来闇识昏迷无所明了烦恼所醉于一切法妄计人我起诸爱见想计颠倒起贪瞋痴广造诸业是以流转生死也。

【二外加恶友】谓诸众生内具烦恼外值恶友扇动邪法劝惑于我倍加隆盛无由开悟进修善业是以流转生死也。

【三善不随喜】谓诸众生内外恶缘既具即内灭善心外灭善事又于他人所作善事不生随喜之心是以流转生死也。

【四三业造罪】谓诸众生恣纵身口意三业起杀盗淫妄贪瞋等过无恶不为是以流转生死也。

【五恶心遍布】谓诸众生虽所造恶事不广而为恶之心遍布一切处所欲以恼害于人是以流转生死也。

【六恶心相续】谓诸众生唯起恶心增长恶事昼夜相续无有间断是以流转生死也。

【七覆讳过失】谓诸众生所作恶行讳忌人知不自发露无悔改心是以流转生死也。

【八不畏恶道】谓诸众生心性险狠不知戒律于杀盗淫妄种种恶事无不为之而于恶道恬然不畏是以流转生死也。

【九无惭无愧】谓诸众生愚痴所蔽造诸恶业上不惭天下不愧人虽自隐覆是以流转生死也。

【十拨无因果】谓诸众生不具正信之心但生邪恶之见而于一切善恶因缘果报悉皆拨以为无是以流转生死也。

逆流十心(出摩诃止观)

谓修行之人由前顺流十心昏倒造恶积集重累生死浩然而无际畔今欲忏悔应当逆此罪流用十种心翻除恶法也。

【一深信因果】谓修行之人先须正信因果业种虽久终不败亡岂有自作他人受果是以深信善恶果报不生疑惑以此翻破拨无因果之心也。

【二生重惭愧】谓修行之人克责往昔无羞无耻弃舍净业习诸恶行天见我之隐罪是故惭天人知我之显过是故愧人以此翻破无惭无愧之心也。

【三生大怖畏】谓修行之人自念人命无常一息不存千载长往幽途绵邈无有资粮苦海悠深那得不怖因是苦切忏悔不惜身命以此翻破不畏恶道之心也。

【四发露忏悔】谓修行之人所有过失不可隐覆即当发露忏悔以此翻破覆讳过失之心也。

【五断相续心】谓修行之人所作恶行既忏悔已即须决断不可更作以此翻破恶念相续之心也。

【六发菩提心】梵语菩提华言道谓修行之人往昔专起恶念遍恼一切今则广发兼济之心遍虚空界利益于他以此翻破遍布之恶心也。

【七断恶修善】谓修行之人昔因恣纵身口意业造作诸恶不计昼夜今则?励不休断诸恶行修功补过无善不为以此翻破三业造罪之心也。

【八守护正法】谓修行之人昔自灭善见他行善而生嫉妒无随喜心今则守护正法方便增广以此翻破善不随喜之心也。

【九念十方佛】谓修行之人昔亲狎恶友信受其言起诸邪见今则念十方佛有大福慧能救?我以此翻破随顺恶友之心也。

【十观罪性空】谓修行之人从无始来不知诸法本性空寂广造诸恶今则了知贪瞋痴等一切恶行起于妄念妄念起于颠倒颠倒起于人我之见今既了达我心本空罪性无依以此翻破无明昏闇之心也。

理事无碍十门(出华严经?)

理者一真法界之性也事者一切世间之相也盖真如不守自性随缘成一切法故一切法全理而不碍众相之发挥真理全事而不碍一性之明现十回向品云于有为界示无为法而不灭坏有为之相于无为界示有为法而不分别无为之性理事相望融通无碍互有不同开为十门也。

【一理遍于事门】理遍于事门者谓一真法界之理遍在一切事法也然理无分限事有分限事既即理亦无分限故一一微尘具足真理经云法性遍在一切处一切众生及国土三世悉在无有余亦无形相而可得是也(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二事遍于理门】事遍于理门者谓理既遍于事而事亦遍于理以有分限之事而具无分限之理故一微尘即遍法界也。

【三依理成事门】依理成事门者谓依于真如之理而成世间之事事无别体全揽理成如波依水全水成波也(水喻理也波喻事也)。

【四事能显理门】事能显理门者谓理无形相即事而明事既依理而成理乃藉事而显如波相尽水体全现也。

【五以理夺事门】以理夺事门者谓事相既虚全体是理故一切事法了不可得般若心经云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是也(色受想行识即五阴也)。

【六事能隐理门】事能隐理门者谓真理既随缘而成事相遂令事显而理不现如水成波动显静隐经云法身流转五道名曰众生是也(五道者天道人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七真理即事门】真理即事门者谓真如理性即是事法非理之外而别有事如水即是波非波之外而别有水般若心经云空即是色是也。

【八事法即理门】事法即理门者谓世间一切事法本无自性皆由因缘会集而有举体即是真性而不出乎事法之外般若心经云色即是空是也。

【九真理非事门】真理非事门者谓事即真理而非是事盖理绝诸相真妄有异即妄之真异于妄故如水湿性则非波之动相也(即妄之真犹云即事之理异于妄故者谓理异于事也)。

【十事法非理门】事法非理门者谓全理之事而非是理盖以事有差别性相异故是以举体全理而事相宛然如波之动相非是水之湿性也。

十门释经(出华严经?)

唐清凉国师将欲解释华严大经故先揔启十种义门列于经前悬谈一经大意使知教法兴起有所自来然圣人言不虚发说必有由非大因缘莫宣斯典故第一论教起因缘因缘既兴有所起教不出三藏十二分教故第二论藏教所摄然藏教皆通权实今拣权取实唯圆教[(冰-水+〡)*ㄆ]故第三论义理分齐既知圆义包含广博未审被何根器故第四论教所被机虽知正被圆机未知能诠何为教体故第五论教体浅深已知教体该罗未知所宗尊崇何义故第六论宗趣通局既知旨趣冲深未委能诠文言广狭故第七论部类品会既知部类广则无尽略乃百千而亦未知何年传译有何感应使宗承有绪故第八论传译感通大旨既陈随文解释先明总目故第九论总释经题总意虽知在文难晓故第十论别解文义故云十门释经也(三藏者经藏律藏论藏也百千者十万也此经有十万偈故摄论谓此经名百千经也)。

【一教起因缘】教起因缘者明此经教法兴起之因缘也谓如来出现最初欲说甚深大法即从眉间白毫相中放大光明以清净智眼普观法界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知不见于是称法界性而说此经令诸众生修习圣道永离妄想执着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此则开示众生等有佛智因缘而令斯教兴也。

【二藏教所摄】藏即含藏之义谓经律论之三藏各能包含无量义理也教即契经重颂授记讽颂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有论议十二分教也所摄者谓此经与彼三藏十二分教互相摄也若彼摄此于三藏中属经藏摄十二分中属契经方广二分所摄若此摄彼则三藏十二分教皆属此经摄也盖此经一法能含无??法门而况法法圆融重重无尽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同会一法道场中是也(契经者谓长行散说之文也重颂者谓再颂长行之文也授记者谓佛授菩萨作佛之记也讽颂者谓不颂长行而直说偈也自说者谓佛不待他问而自说也因缘者谓有人问故为说是事也譬喻者谓假譬而说也本事者谓说弟子前世之事也本生者谓说菩萨所修行之事也方广者谓说正理之广大也希有者谓佛现神力种种等事也论议者谓决择辩论一切法义也)。

【三义理分齐】义即圆教所诠玄妙之义理即法界所显圆融之理谓此经所诠义理正属圆教说一法则诸法皆摄谈一位则诸位咸[(冰-水+〡)*ㄆ]是故尘含法界念摄僧只一切法门同归华严性海也分齐者以圆教所明事事无碍法界及一切尘毛称性圆融所显之理正是此经分齐也(僧只梵语具云阿僧只华言无数)。

【四教所被机】教所被机者谓此圆融具德之教正被一乘圆顿之机诸大菩萨及无信等从??[(冰-水+〡)*ㄆ]摄略有十机令其信解悟入同游华严性海经云我等诸佛护持此法令未来一切菩萨未曾闻者皆悉得闻乃至深入如来境界是也(十机者无信机违真机大实机狭劣机守权机正为机兼为机引为机权为机远为机也)。

【五教体浅深】教体浅深者谓如来说教必有其体若演华严之教则以海印三昧及事事无碍为体今通论一大藏教从浅至深略而明之有十体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海印三昧者谓大海澄渟万像皆现如印印物如来智海清净湛然一切众生心念根欲在如来三昧智中犹海现像也十体者音声语言体名句文身体通取四法体通摄所诠体诸法显义体摄境唯心体会缘入实体理事无碍体事事无碍体海印炳现体也)。

【六宗趣通局】语之所尚曰宗宗之所归曰趣通者总论一代时教从狭至宽以为十宗局者别局一经也此经揔以因果缘起理实法界不思议为宗故所谈所尚之语不出乎此盖令人寻宗归趣称性起修证入法界成佛果德若余诸经则说法各异归趣不同也(十宗者我法俱有宗法有我无宗法无去来宗现通假实宗俗妄真实宗诸法但名宗三性空有宗真空绝相宗空有无碍宗圆融具德宗也)。

【七部类品会】部即诸部类即流类谓从此经部内流出别行之经也盖此经教海难思无穷无尽从狭至广略显十类一略本经即今所传之经一部三十九品八十卷文九会所谈四万五千偈其余九类部品会数广略各不同也(十类经者略本经下本经中本经上本经普眼经同说经异说经主伴经眷属经圆满经也九会者一会菩提场二会普光明殿三会忉利天宫四会夜摩天宫五会兜率天宫六会他化天宫七会八会皆在普光明殿九会逝多林也)。

【八传译感通】传译者谓西天传至东土译彼梵语成此华言也盖此经前后凡二译一晋义熙十四年北天竺僧佛度?陀罗于扬州谢司空寺译梵本为三万六千偈成六十卷一唐证圣元年于阗国僧实义难陀于东都佛授记寺再译蒦文兼补诸阙增益九千偈共前四万五千偈成八十卷即今流传者是也感通者佛度?陀罗译经之时感龙王遣一青衣童子每日从池而出以给瓶砚之水实义难陀译经之时感天降甘露徴应良多备载传记也(梵语佛度?陀罗华言觉贤梵语实义难陀华言喜学也)。

【九总释经题】揔释经题者谓揔以妙义解释大方广佛华严经之题目也盖大方广者所证法也佛华严者能证人也又云大以体性包含方广乃业用周遍佛谓果圆觉满华喻万行披敷严乃饰法成人经谓贯穿常法故一经体用??大方广五周因果皆佛华严斯乃人法双标法喻齐举具体具用有果有因理尽义圆统摄无外为一部之宏纲也(业用者谓佛不思议功德之业称体之力用也五周因果者所信因果差别因果平等因果成行因果证入因果也)。

【十别解文义】别解文义者谓既总释经题则当别解经文使妙义之不壅也此经文富义博一文一句包含法界科释难尽略而言之大科三分盖圣人设教必有其渐将说微言先显因由故此经从世主妙严品为序分因缘既彰当机受法故此经从如来现相品至入法界品为正宗分正宗既陈务于流通复令末叶传芳法灯永耀故此经从入法界品内尔时文殊师利从善住楼阁出已下为流通分故祖师作?述钞尝释其义焉(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

十波罗蜜(出华严经)

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谓菩萨修此十法化度众生超生死海到涅盘岸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涅盘华言灭度)。

【一檀那波罗蜜】梵语檀那华言布施运心普周曰布辍己惠人名施经云菩萨为令众生心满足故内外悉舍而无所着是名檀那波罗蜜(内即内身谓头目身命等外即外财谓金银财物等也)。

【二尸罗波罗蜜】梵语尸罗华言清凉谓离热恼得清凉故亦云防止谓调练三业止过防非好行善道不自放逸也又戒经云菩萨具持众戒而无所着是名尸罗波罗蜜(三业者身业口业意业也)。

【三羼提波罗蜜】梵语羼提华言忍辱他人加恼为辱于辱安受曰忍谓内心能安忍外所辱也经云菩萨悉能忍受一切诸恶于诸众生其心平等无有摇动是名羼提波罗蜜。

【四毗梨耶波罗蜜】梵语毗梨耶华言精进练心于法曰精精心务达名进谓勤修善法心无懈怠也经云菩萨普发众业常修靡懈诸有所作恒不退转是名毗梨耶波罗蜜。

【五禅那波罗蜜】梵语禅那华言静虑谓念虑皆忘安心理境又名智生谓依定生智也经云菩萨于五欲境无所贪着诸次第定悉能成就是名禅那波罗蜜(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诸次第定者谓于初禅定二禅定三禅定四禅定等次第而入也)。

【六般若波罗蜜】梵语般若华言智慧决定审理名智造心分别名慧谓照了一切诸法皆不可得故能通达无碍也经云菩萨于诸佛所善观诸法得实相印普入一切智门是名般若波罗蜜(实相即一实相也无相之相名为实相印即印定一切法皆无相故)。

【七方便波罗蜜】方即方法便即便宜谓善巧方便随机利物称适缘宜也经云菩萨教化众生而不厌倦随其心乐而为现身说法是名方便波罗蜜。

【八愿波罗蜜】愿即誓愿志求满足也谓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尽未来际成就行愿也经云菩萨成就一切众生供养一切诸佛尽未来劫证得如来智慧是名愿波罗蜜(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九力波罗蜜】力即力用谓行满功成万境无动能善办众事也经云菩萨具深心力无有杂染乃至具加持力令信解领受是名力波罗蜜。

【十智波罗蜜】智即智慧谓决断无惑证法怡神善入佛慧明了无碍也经云菩萨知一切法真实知一切如来力普觉悟法界门是名智波罗蜜。

十种智(出华严经)

十种智者即三世诸佛一切种智也如来为令一切菩萨应当修学而自得开解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三世智】谓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法皆悉通达圆明显了是名三世智。

【二佛法智】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觉法自性善出世间现诸威仪说法度生是名佛法智。

【三法界无碍智】谓知一切众生本具法界之体事理融通性分交彻互不相碍是名法界无碍智(性即理也分谓分限即事也)。

【四法界无边智】谓知众生色心诸法即是法界充遍一切世间无有边际是名法界无边智。

【五充满一切世界智】谓如来从定而起广大妙用遍满世间无不照了是名充满一切世间智。

【六普照一切世间智】谓如来有大智慧光明普能照了无量世界是名普照一切世间智。

【七住持一切世界智】谓如来有大神力住持世界知诸众生机器大小而摄化之是名住持一切世界智。

【八知一切众生智】谓如来知所化一切众生善恶因缘皆悉明了是名知一切众生智。

【九知一切法智】谓如来既知所化众生亦复了知能化者法是名知一切法智。

【十知无边诸佛智】谓如来知无边诸佛出现世间说法教化一切众生之事悉能明了是名知无边诸佛智。

十种智明(出华严经)

智明者智慧明了也谓以十种善巧之智明了通达一切众生境界教化调伏令出生死苦海而成正觉也。

【一知众生业报智明】谓菩萨以善巧智明了达一切众生造诸恶业而受苦报是名知众生业报智明(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知一切境界寂灭智明】谓菩萨以善巧智明了达世间一切境界清净寂灭无诸杂染是名知一切境界寂灭智明。

【三知一切所缘唯是一相智明】谓菩萨以善巧智明了知一切众生所缘诸法唯是一实相理皆如金刚不可破坏是名知一切所缘唯是一相智明。

【四能以妙音普闻十方智明】谓菩萨以善巧智明了知众生虽空而能以无量妙音演一切法遍十方界无不闻知是名能以妙音普闻十方智明。

【五普坏染着心智明】谓菩萨以善巧智明普能灭坏一切众生爱欲染着之心是名普坏染着心智明。

【六能以方便受生智明】谓菩萨以善巧智明能于十方世界种种方便示现受生化导有情是名能以方便受生智明。

【七舍离想受境界智明】谓菩萨以善巧智明于一切想念受用境界悉能舍离是名舍离想受境界智明。

【八知一切法无相无性智明】谓菩萨以善巧智明了知世间一切诸法皆悉非相非无相一性无性离诸分别是名知一切法无相无性智明(非相者谓一切法本空也非无相者谓一切法即有也一性无性者谓理不决定虽云一性而无定一之性也)。

【九知众生缘起本无有生智明】谓菩萨以善巧智明了达一切众生受生因缘所起之法悉皆空寂本来无生是名知众生缘起本无有生智明。

【十以无着心济度众生智明】谓菩萨以善巧智明了知一切众生虽皆空寂而恒起无着之心说法教化令其度生死苦海成无上正觉是名以无着心济度众生智明。

十种通(出华严经?)

通即神通也妙用难测曰神自在无壅曰通。

【一他心通】谓世出世间所有诸法若种若类与夫他人所起心念皆悉能知是名他心通。

【二天眼自在清净通】谓天眼离诸垢障清净无碍于所见境而得自在无边世界差别之相若净若染一一种类悉能明见是名天眼自在清净通。

【三宿住智通】宿即过去住即现在谓过去已往之事明了记忆皆随念知如见现在等无有异是名宿住智通。

【四知劫通】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谓无量世界无央数劫非有际限若现在因缘若当来果报称实皆知是名知劫通(央者尽也)。

【五天耳智通】谓十方三世语言音声一时领览悉彻其源明了知闻皆无障碍是名天耳智通。

【六无体性智通】谓以无体性无作功用同理平等悉能普遍故随念即形现有作用不动本处而随所诣广利群生是名无体性智通。

【七善分别言音通】谓一切言辞若美不美若近若远悉能明了是名善分别言音通。

【八色身智通】谓知色即空故能现众色空即色故无色现色了无留碍是名色身智通。

【九一切法智通】法即理事等法谓即事常理故无得物之功即理常事故无缘起之性寂用无碍体绝去来无法不知是名一切法智通。

【十灭定智通】灭即寂灭也谓若事灭不能即定起用今证理灭故得定散无碍由即事而理故不碍灭即理而事故不碍用起念入念悉无障碍不起寂定现诸威仪是名灭定智通。

十遍处定(出法界次第)

智度论云八背舍为初门八胜处为中行遍一切处为成就谓三种观具足禅体始得成就此定谓之遍一切处者从所观境遍满得名也(八背舍者一内有色相外观色二内无色相外观色三净背舍身作证四虚空处背舍五识处背舍六无所有处背舍七非有想非无想处背舍八灭受想背舍也八胜处者一内有色中内观色少二内有色相外观色多三内无色相外观色少四内无色相外观色多五青胜处六黄胜处七赤胜处八白胜处也)。

【一青遍一切处定】谓于定中还取八背舍八胜处中所见青色使遍一切处皆青故名青遍一切处定。

【二黄遍一切处定】谓于定中还取八背舍八胜处中所见黄色使遍一切处皆黄故名黄遍一切处定。

【三赤遍一切处定】谓于定中还取八背舍八胜处中所见赤色使遍一切处皆赤故名赤遍一切处定。

【四白遍一切处定】谓于定中还取八背舍八胜处中所见白色使遍一切处皆白故名白遍一切处定。

【五地遍一切处定】谓于定中还取八背舍八胜处中所见地色使一切处无不周遍故名地遍一切处定。

【六水遍一切处定】谓于定中还取八背舍八胜处中所见水色使一切处无不周遍故名水遍一切处定。

【七火遍一切处定】谓于定中还取八背舍八胜处中所见欠色使一切处无不周遍故名火遍一切处定。

【八风遍一切处定】谓于定中还取八背舍八胜处中所见风色使一切处无不周遍故名风遍一切处定。

【九空遍一切处定】谓于定中还取八背舍八胜处中所见空色使一切处无不周遍故名空遍一切处定。

【十识遍一切处定】谓于定中还取八背舍八胜处中所见识色使一切处无不周遍故名识遍一切处定。

十种修三昧法(出大集贤护经)

【一摧折我慢】我即我见慢即憍慢谓修行之人当先摧灭我慢之心而于佛法僧三宝及一切众生之前皆起恭敬也。

【二知恩念报】谓修行之人当知天地盖载国王水土父母养育师长训诲皆有恩德于一切时念念不忘以报其恩也。

【三心无嫉妒】谓修行之人摄化有情心无偏倚于他所有名誉财宝如同己有不生嫉恶妒忌之心也。

【四断除疑惑】谓修行之人当以诸佛正知正见断除疑惑而于善恶诸境皆无障碍也。

【五深信不坏】谓修行之人须发深信之心于佛正法系念思惟坚固持守如金刚不坏也。

【六精勤无倦】谓修行之人当精进勤敏无有倦怠使得成就道果也。

【七常行乞食】谓修行之人当行乞食折我慢心益彼福德设有请者则依时赴之不可更赴别请也。

【八少欲知足】谓修行之人当离尘寡欲不可多求财利而起贪染常自知足调伏诸根以增长善法也。

【九乐无生法忍】无生法即不生不灭之理忍即安忍修行之人于不生灭之法起希乐心安忍不退以期必证乎此也。

【十常念三昧】谓修行之人应当事彼能证三昧法者即作佛想念念于此三昧精勤修习无有退失也。

十种行观一切法(出华严经)

谓华严经十住品内第三修行住中令此位菩萨以十种行观一切法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观一切法无常】谓此菩萨但观一切诸法念念不停刹那生灭而未会得法身真常之理是名观一切法无常(梵语刹那华言一念)。

【二观一切法苦】谓此菩萨观五蕴诸法有生有灭皆能逼迫于人而未证得涅盘之乐是名观一切法苦(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梵语涅盘华言灭度)。

【三观一切法空】谓此菩萨观一切诸法皆悉空寂而未能得真善之法是名观一切法空(真善法者即出世之善法而非世间人天之善也)。

【四观一切法无我】谓此菩萨观一切诸法皆空即能趣入无我之境而未证得八自在之真我是名观一切法无我(八自在者一示一身以为多身二示一尘身满大千界三大身轻举远到四现无量类常居一土五诸根互用六得一切法如无法想七说一偈义经无量劫八身遍诸处犹如虚空也)。

【五观一切法无作】谓此菩萨观一切诸法既念念无常于是了知诸法无有造作之相是名观一切法无作。

【六观一切法无味】谓此菩萨观一切诸法既皆是苦即无快乐之味息诸贪爱之念是名观一切法无味。

【七观一切法不如名】谓此菩萨观一切诸法无有实体但有假名是名观一切法不如名。

【八观一切法无处所】谓此菩萨观五蕴法中一一推求我相了不可得故彼五蕴之法亦无处所是名观一切法无处所。

【九观一切法离分别】谓此菩萨观一切诸法了知即空离诸虚妄分别取着之相是名观一切法离分别。

【十观一切法无坚实】谓此菩萨观一切诸法既离分别则知此之诸法悉皆虚妄而不坚实是名观一切法无坚实。

十种忍(出华严指掌)

忍即安忍亦忍可也谓菩萨既断无明之惑证无生理了达诸法本来寂灭是故见色闻声如幻如化不起妄念而分别也然此忍体虽一而随事立名则有十种也。

【一音声忍】音声忍者谓闻佛深教即能晓了忍可而不惊怖也。

【二顺忍】顺忍者谓于理于事悉能随顺谛审忍可而无违逆也。

【三无生忍】无生忍者谓了达诸法本来无生亦无有灭谛审忍可而妄念不起也。

【四如幻忍】如幻忍者谓了达诸法皆从因缘和合而生犹如幻化性本空寂谛审忍可而无执着也。

【五如焰忍】如焰忍者谓了知一切境界悉如阳??无有真实谛审忍可而不执着也。

【六如梦忍】如梦忍者谓了诸妄心皆如梦境无有真实谛审忍可而不执着也。

【七如响忍】如响忍者谓世间一切语言音声皆由因缘和合而成犹如谷响无有真实谛审忍可而不执着也。

【八如影忍】如影忍者谓了达色身由五蕴积聚而成本无实体谛审忍可而不执着也(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九如化忍】如化忍者谓世间诸法无而忽有有即还无体非真实谛审忍可而不执着也。

【十如空忍】如空忍者谓了达世间出世间种种诸法悉如虚空无有色相谛审忍可而不执着也。

十种不思议法(出菩萨藏正法经)

思即心思议即口议谓十种法皆不可心思口议也。

【一最胜身相不思议】谓如来身相最胜清净积集无量福智严具一切胜妙功德如大圆镜现众色像如虚空界普摄一切令诸众生超越分别离诸疑悔信解清净发希有想故名最胜身相不思议。

【二妙好音声不思议】谓如来于众会之中所出音声随宜说法皆为调伏一切众生作诸善利令其各得解了咸生爱乐心意适悦如狮子吼具足最胜故名妙好音声不思议。

【三最上大智不思议】谓如来以最上大智无碍知见说一切法令彼众生信解清净发希有想故名最上大智不思议。

【四微妙光明不思议】谓如来所有光明广大微妙遍照十方世界超出诸天光曜令一切世界众生见光明者信解清净超越分别离诸疑悔身心喜悦发希有想故名微妙光明不思议(十方者四方四维上下也)。

【五圆满戒定不思议】谓如来身口意业悉皆清净大寂灭定常自安住圆成满足令诸众生发希有想亦能清净三业修诸禅定即得最上波罗蜜多故名圆满戒定不思议(三业即身业口业意业也梵语波罗蜜多华言到彼岸)。

【六广大神足不思议】谓如来神通具足于诸众中最为第一若目连若声闻若菩萨所有神力皆无与如来等者故名广大神足不思议(目连梵语具云目犍连华言采菽氏佛弟子中之最神通者也)。

【七如来智力不思议】谓如来具足最胜智慧之力于天人世间作狮子吼转妙法轮所有一切天人魔梵悉不能与如来等者令一切众生如实了知超越分别离诸疑惑故名如来智力不思议(魔梵者魔即魔王梵即梵天也)。

【八无所畏不思议】谓如来成无上正觉具无上胜智于诸众中作狮子吼转妙法轮得大自在故名无畏不思议。

【九大悲心不思议】谓如来不舍一切众生心常悲愍无有限量而诸众生于无住法中不能了知如来即运大悲之心令其悉得觉了信解清净生希有想故名大悲心不思议。

【十不共法不思议】谓如来具足一切功德智慧于大众中作狮子吼转妙法轮诸沙门婆罗门天人魔梵悉不能转令诸众生超越分别离诸疑惑信解清净发希有想故名不共法不思议(梵语沙门华言勤息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

十无尽句(出华严经?)

华严经十地品中说初欢喜地菩萨发广大如法界之愿以十无尽而得成就若此十句乃有尽者我愿有尽以此十句而无尽故我之大愿亦无有尽是名十无尽句也。

【一众生界无尽】谓诸众生皆依世界而住其中众生无有尽故是名众生界无尽。

【二世界无尽】谓一切世界皆依虚空而住其中世界无有尽故是名世界无尽。

【三虚空界无尽】谓十方一切虚空遍至一切色非色处皆有是空无有穷尽是名虚空界无尽。

【四法界无尽】谓一真法界体性无尽称此体故说无量法化诸有情安置涅盘亦无有尽是名法界无尽(一真法界即一真实之理也)。

【五涅盘界无尽】梵语涅盘华言灭度谓如来度生既毕入涅盘界入而复出出而复入无穷无尽是名涅盘界无尽。

【六佛出现界无尽】谓如来出现度生说法巧妙方便神通智慧无有尽故是名佛出现界无尽。

【七如来智界无尽】谓如来智慧能知自心所缘法界无有尽故是名如来智界无尽。

【八心所缘无尽】谓如来心之所缘即是智慧所照之境无有尽故是名心所缘无尽。

【九佛智所入境界无尽】谓佛之智即是真性了了常知能入无尽境界是名佛智所入境界无尽。

【十世间转法转智转无尽】世间转者谓展转摄前众生界世界虚空界也法转者谓展转摄前法界涅盘界佛出现界也智转者谓展转摄前如来智界心所缘佛智所入境界也盖此三转皆言无尽者以世法智之三种展转含摄无有穷尽是名世间转法转智转无尽。

十种因(出瑜伽师地论)

【一随说因】谓于欲界色界无色界一切惑业系缚之法及不系缚之法随所见闻觉知起诸言说是名随说因(不系缚法者即出世之道法也)。

【二观待因】待即对待之义谓诸有情欲求三界有系缚之乐及出世间不系缚之乐于彼诸缘或为求得或为受用观彼对此是名观待因。

【三牵引因】谓由净不净业熏习三界善恶诸行于可爱不可爱趣中牵引可爱不可爱之自体是名牵引因(趣即六趣言可爱不可爱者谓于六趣之中天人二趣可爱修罗饿鬼畜生地狱四趣不可爱也自体即行业之自体也)。

【四生起因】谓三界可爱不可爱一切惑业系缚之法各从自种而生爱即能润种即所润由此所润先所牵引可爱不可爱之自体遂得生起是名生起因。

【五摄受因】谓三界惑业系缚之法及不系缚之法悉依真实之见之所摄受是名摄受因。

【六引发因】谓欲界系缚善法能引欲界系缚诸胜善法也又能引色界无色界系缚及不系缚善法乃至无色界系缚善法能引无色界诸胜善法及不系缚善法等是名引发因。

【七定异因】谓三界系缚诸法及不系缚法自性功能有差别故是名定异因。

【八同事因】谓由自性功能和合而生三界系缚之法及不系缚法亦得成办和合是名同事因。

【九相违因】谓三界系缚之法及不系缚法将得生时若障碍现前便不得生是名相违因。

【十不相违因】谓三界系缚之法及不系缚法将得生时若无障碍现前即便得生是名不相违因。

十想(出大智度论)

【一无常想】想即观想谓观诸众生及诸世界一切有为之法迁流代谢皆悉无常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断生灭是名无常想。

【二苦想】谓观五阴之身一切有为之法常为诸苦之所逼迫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灭众苦是名苦想(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三无我想】谓观一切诸法毕竟空寂皆无有我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灭我想是名无我想。

【四食不净想】谓观诸饮食皆从不净因缘而生如肉从精血水道所生实为脓虫住处又如酥乳及酪血所变成与烂脓无异厨人汗垢种种不洁作是想者智慧相应断不净食是名食不净想。

【五世间不可乐想】谓观世间一切色欲滋味车乘服饰宫室园苑皆是恶事心生厌离不可乐着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断贪乐是名世间不可乐想。

【六死想】谓观此身念念无常刹那生灭迁谢不停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灭死相是名死想(梵语刹那华言一念)。

【七不净想】谓观此身从烦恼业种为因父母不净为缘和合成就内有三十六物外则九窍常流皆悉不净作是想者智慧相应远尘离垢是名不净想(三十六物者谓发毛??齿眵泪涎唾屎尿垢汗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也九窍者两眼两耳鼻口大便小便也)。

【八断想】谓观有余涅盘之相断诸结使得无漏道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断三毒是名断想(梵语涅盘华言灭度有余涅盘者谓二乘之人虽断见思之惑尚余色身未灭也结即结缚使即驱使谓烦恼之缚驱使众生入生死海也无漏者谓不漏落生死也三毒者贪毒瞋毒痴毒也)。

【九离想】谓观涅盘之相远离烦恼离结使缚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离爱欲是名离想。

【十尽想】谓观无余涅盘之相灭一切苦尽诸结使一切烦恼不复更生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尽诸漏是名尽想(无余涅盘者谓二乘人烦恼断尽色身亦灭而无余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金刚经全文

  • 金刚经解释

  • 金刚经唱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