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注音网

大明三藏法数卷第三十五

发布时间:2019-06-25 14:38:54作者:金刚经注音网

大明三藏法数卷第三十五    石七

上天竺前住持沙门一如等奉 来集注

十六知见(出大智度论)

谓未见正道之人于五阴等法中强立主宰妄计有我我所计我之心历于诸缘即有十六知见之别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我者谓于五阴中妄计有我也我所即五阴身等也)。

【一我】谓于五阴等法中无明不了妄计有我我所之实故名为我。

【二众生】谓于五阴等法和合中妄计众共而生故名众生。

【三寿者】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有我受一期果报命有长短故名寿者(一期者谓人从生至死也)。

【四命者】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有我命根成就连持不断故名命者。

【五生者】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能生起众事及计我来人中受生故名生者。

【六养育】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能养育他人及计我从生已来为父母养育故名养育。

【七众数】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有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等众法有数故名众数(十二入者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色入声入香入味入触入法入也十八界者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也)。

【八人】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是能修行人异于不能之人及计我生人道异于余道故名为人。

【九作者】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有身力手足能有所作故名作者。

【十使作者】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能役使于他故名使作者。

【十一起者】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能起造后世罪福之业故名起者。

【十二使起者】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能令他起后世罪福之业故名使起者。

【十三受者】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之后身当受罪福果报故名受者。

【十四使受者】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当令他受诸苦乐果报故名使受者。

【十五知者】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有五根能知五尘故名知者(五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也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十六见者】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有眼根能见一切色相又计我能起诸邪见正见故名见者。

十六大阿罗汉(出法住记)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其生死已尽无法可学又云无生谓其断见思惑尽无复三界受生又云应供谓其应受人天供养又云杀贼谓其能杀烦恼之贼以其皆具三明六通无量功德故称为大此阿罗汉承佛敕故以神通力延自寿量住于世间守护正法至今犹未入灭若遇世间设大施无遮会时即同诸眷属蔽隐圣仪同于凡流密受供养令施者得胜果报饶益有情是为十六大阿罗汉也(三明者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也六通者天耳通天眼通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漏尽通也)。

【一宾度罗?啰惰阇尊者】梵语宾度罗华言不动字也梵语?啰惰阇华言捷疾姓也此尊者与千阿罗汉多分住在西瞿耶尼洲(梵语瞿耶尼华言牛货)。

【二迦诺迦伐蹉尊者】梵语迦诺迦伐蹉(无翻)此尊者与五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北方迦湿弥罗国。

【三迦诺迦???惰阇尊者】梵语迦诺迦???惰阇(无翻)此尊者与六百阿罗汉多分住在东胜身洲。

【四苏频陀尊者】梵语苏频陀(无翻)此尊者与七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北俱卢洲。

【五诺讵罗尊者】梵语诺讵罗华言鼠狼山此尊者与八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南赡部洲(梵语赡部亦云阎浮提华言胜金洲)。

【六?陀罗尊者】梵语?陀罗华言好贤此尊者与九百阿罗汉多分住在耽没罗洲。

【七迦哩迦尊者】梵语迦哩迦(无翻)此尊者与千阿罗汉多分住在僧伽茶洲。

【八伐阇罗弗多罗尊者】梵语伐阇罗弗多罗(无翻)此尊者与一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钵剌拏洲。

【九戍博迦尊者】梵语戍博迦(无翻)此尊者与九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香醉山中。

【十半托迦尊者】梵语半托迦(无翻)此尊者与一千三百阿罗汉多分住在三十三天(三十三天即忉利天也)。

【十一啰怙罗尊者】梵语啰怙罗华言执日此尊者与一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在毕利飏瞿洲。

【十二那伽犀那尊者】梵语那伽犀那(无翻)此尊者与一千二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半度波山。

【十三因揭陀尊者】梵语因揭陀(无翻)此尊者与一千三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广胁山中。

【十四伐那婆斯尊者】梵语伐那婆斯(无翻)此尊者与一千四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可住山中。

【十五阿氏多尊者】梵语阿氏多(无翻)此尊者与一千五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鹫峰山中。

【十六注茶半托迦尊者】梵语注茶半托迦(无翻)此尊者与一千六百阿罗汉多分住在持轴山中。

十六游增地狱(出经律异相并诸经要集)

谓八寒八热大狱每狱有四门门各有四狱受苦众生于此诸狱次第游历其苦转增故名十六游增地狱也。

【一黑沙地狱】谓热风吹热黑沙沙着于身皮骨燋烂久受苦已方出此狱复到沸屎地狱。

【二沸屎地狱】谓沸屎铁丸自然满前驱逼罪人使抱铁丸烧其身手复使撮着口中从咽至腹通彻下过无不燋烂有铁觜虫唼肉达髓苦毒无量久受苦已方出此狱复到铁钉地狱。

【三铁钉地狱】谓狱卒捉罪人偃热铁上舒展其身以钉钉其手足周遍身体??五百钉苦毒无量久受苦已方出此狱复到饥饿地狱。

【四饥饿地狱】谓狱卒捉罪人扑热铁上镕铜灌口从咽至腹通彻下过无不燋烂久受苦已方出此狱复到渴地狱。

【五渴地狱】谓狱卒将热铁丸着罪人口中烧其唇舌通彻下过无不燋烂久受苦已方出此狱复到一铜镬地狱。

【六一铜镬地狱】谓狱卒捉罪人倒投镬中随汤涌沸上下回旋身已坏烂久受苦已方出此狱复到多铜镬地狱。

【七多铜镬地狱】谓狱卒捉罪人倒投镬中举身烂坏以铁钩取置余镬中苦毒无量久受苦已方出此狱复到石磨地狱。

【八石磨地狱】谓狱卒捉彼罪人扑热石上舒展手足以大热石压其身上回转揩磨骨肉糜碎苦毒无量久受苦已方出此狱复到脓血地狱。

【九脓血地狱】谓脓血沸涌罪人于中东西驰走汤其身体头面烂坏又取脓血食之通彻下过苦毒难忍久受苦已方出此狱复到量火地狱。

【十量火地狱】谓有大火聚其火??然狱卒驱逼罪人手执铁升以量火聚遍烧身体苦毒热痛呻吟号哭久受苦已方出此狱复到灰河地狱。

【十一灰河地狱】谓纵广各五百由旬灰河沸涌恶气蓬?洄波相搏声响可畏从底至上铁刺纵横岸有剑林枝叶华实皆是刀剑罪人入河随波上下洄澓沉没铁刺刺身内外通彻苦痛万端乃出灰河至彼岸上利剑割刺身体伤坏复有豺狼来啮罪人生食其肉走一剑??剑刃下向下剑??时剑刃上向手攀手绝足踏足断皮肉堕落筋脉相连有铁觜鸟啄头食脑罪人复入灰河随波沉没铁刺刺身皮肉烂坏脓血流出惟有白骨漂浮于外冷风来吹寻便起立宿对所牵不觉忽至铁丸地狱。

【十二铁丸地狱】谓有热铁丸狱卒驱其罪人撮之手足烂坏举身火然久受苦已方出此狱复到釿斧地狱。

【十三釿斧地狱】(釿音斤削断也)谓狱卒捉彼罪人扑热铁上以热铁釿斧斫其手足及耳鼻身体苦毒无量久受罪已方出此狱复到豺狼地狱。

【十四豺狼地狱】谓豺狼竞来?(音剂)啮罪人肉堕骨伤脓血流水苦痛万端久受苦已乃出此狱复到剑??地狱。

【十五剑树地狱】谓诸罪人入彼剑林有暴风起吹剑树叶堕其身上头面身体无不伤坏有铁觜鸟啄其两目苦痛无量久受苦已乃出此狱复到寒冰地狱。

【十六寒冰地狱】谓有大寒风吹罪人身举体冻伤皮肉堕落苦毒叫唤然后命终皆因众生造极恶业故堕此等诸地狱也。

大乘修多罗有十七种名(出妙法莲华经论)

大乘即佛乘也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法华文句云论列十七种者皆法华之异名所以显示此经甚深微妙之理不可思议也。

【一无量义经】谓佛欲说法华一实相理故先说此无量义处盖将以无量之义会归于一实相之理实相之中妙义无穷故名无量义经。

【二最胜修多罗】谓法华经唯谈一乘实相之理于三藏中最胜极妙更无有比故名最胜修多罗(三藏者经藏律藏论藏也)。

【三大方广】无外曰大正理曰方包富曰广谓法华经唯谈一乘实相之理具此三义故名大方广。

【四教菩萨法】谓法华经唯谈一乘实相之理如来以此教化一切善根成熟菩萨随顺法器令其得证佛果故名教菩萨法(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五佛所护念】谓法华经唯谈一乘实相之理是佛自所证得虽欲开示但为众生根钝久默斯要不务速说故名佛所护念。

【六诸佛秘密法】谓法华经唯谈一乘实相之理此法甚深唯佛能知故名诸佛秘密法。

【七一切佛藏】谓法华经唯谈一乘实相之理一切如来功德三昧无不含摄故名一切佛藏(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八诸佛秘密处】谓法华经唯谈一乘实相之理佛以善根未熟众生非是受法之器不即为其演说故名诸佛秘密处。

【九能生一切诸佛经】谓法华经唯谈一乘实相之理三世诸佛莫不由此而得成就大菩提果故名能生一切诸佛经(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十一切诸佛之道场】谓法华经唯谈一乘实相之理闻此法者则能成就佛果菩提故名一切诸佛之道场。

【十一诸佛所转法轮】谓法华经唯谈一乘实相之理诸佛出世无不以此法门摧破一切众生烦恼障碍令得解脱故名诸佛所转法轮。

【十二诸佛坚固舍利经】谓法华经唯谈一乘实相之理乃是诸佛真如法身舍利亘古亘今不迁不变无有败坏故名诸佛坚固舍利经(梵语舍利华言骨身谓生身舍利此云舍利乃法身舍利也)。

【十三诸佛大巧方便经】谓法华经唯谈一乘实相之理诸佛由此法门既成大菩提果已复以广大善巧方便为诸众生演说天人声闻缘觉诸菩萨法令其悟入佛之境界故名诸佛大巧方便经。

【十四说一乘经】谓法华经唯谈一乘实相之理显示诸佛菩提究竟之体非彼声闻缘觉之所能证故名说一乘经。

【十五第一义住】谓法华经唯谈一乘实相之理即是如来法身究竟所住之处故名第一义住。

【十六妙法莲华】谓法华经唯谈一乘实相之理此之妙法而以莲华为喻者盖妙法则权实一体莲华乃华果同时故名妙法莲华(权实者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为权一佛乘即实也华果同时者世间之花先花后果唯莲华华果同时果即莲实也)。

【十七最上法门】谓法华经唯谈一乘实相之理一切无量名句所诠法义无不含摄于诸经中最胜最上故名最上法门。

十八不共法(出法界次第)

不共法者谓诸佛之智内充无畏之德外显一切功德智慧超过物表不与凡夫二乘及诸菩萨共有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身无失】谓佛从无量劫来常用戒定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诸功德满足故一切烦恼俱??是名身无失(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二口无失】谓佛具无量智慧辩才所说之法随众机宜皆得证悟是名口无失。

【三念无失】谓佛修诸甚深禅定心不散乱于诸法中心无所着得第一安隐处故名念无失。

【四无异想】谓佛于一切众生平等普度心无拣择是名无异想。

【五无不定心】谓佛行住坐卧常不离甚深胜定是名无不定心。

【六无不知已舍】谓佛于一切法悉皆照知方舍无有一法不了知而舍之者是名无不知已舍。

【七欲无减】谓佛具众善常欲度诸众生心无厌足是名欲无减。

【八精进无减】谓佛身心精进满足常度一切众生无有休息是名精进无减。

【九念无减】谓佛于三世诸佛之法一切智慧相应满足无有退转是名念无减(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十慧无减】谓佛具一切智慧无边无际不可??故随慧而说亦无有??是名慧无减。

【十一解脱无减】谓佛远离一切执着具二种解脱一者有为解脱谓无漏智慧相应解脱二者无为解脱谓一切烦恼净??无余是名解脱无减(无漏者谓不漏落生死也无为者谓称性而修无所作为也)。

【十二解脱知见无减】谓佛于一切解脱中知见明了分别无碍是名解脱知见无减。

【十三一切身业随智慧行】谓佛现诸胜相调伏众生称智演说一切诸法令其各得解悟证入是名身业随智慧行。

【十四一切口业随智慧行】谓佛以微妙清净之语随智而转化导利益一切众生是名一切口业随智慧行。

【十五一切意业随智慧行】谓佛以清净意业随智而转入众生心而为说法除灭无明痴暗之膜是名意业随智慧行。

【十六智慧知过去世无碍】谓佛以智慧照知过去世所有一切若众生法若非众生法悉能遍知无碍是名智慧知过去世无碍。

【十七智慧知未来世无碍】谓佛以智慧照知未来世所有一切若众生法若非众生法悉能遍知无碍是名智慧知未来世无碍。

【十八智慧知现在世无碍】谓佛以智慧照知现在世所有一切若众生法若非众生法悉能遍知无碍是名智慧知现在世无碍。

十八空(出大智度论)

【一内空】内即内身谓三十六种不净充满九孔常流净相不可得故是名内空(三十六种者毛发爪齿眵泪涎唾屎尿垢汗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脏熟脏赤痰白痰也九孔者两眼两耳两鼻口大便小便也)。

【二外空】外即外色谓愚夫为欲染故观所着色妄以为净求其净相亦如我身净相不可得故是名外空。

【三内外空】谓我身不净外亦如是外身不净我亦如是一等无异净相不可得故是名内外空。

【四空空】谓内身外身内外身俱空而犹执空成病复以空法而破三空是名空空。

【五大空】谓十方世界是四大造色假名日出处为东方日没处为西方如是方相以世俗故有若第一义中则一法不可得是名大空(十方者四方四维上下也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六第一义空】谓诸法中最第一法名为涅盘涅盘之法空无有相是名第一义空(梵语涅盘华言灭度)。

【七有为空】谓五阴等法中无我我所及以常相皆不可得是名有为空(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我我所者我即众生所执之假名我所即五阴色身等也)。

【八无为空】谓无所作为则非有相今对有为故说无为若有为法既不可得则无为之法何所可着是名无为空。

【九毕竟空】谓以前八空破一切法令无遗余既无诸法亦无空之可着是名毕竟空。

【十无始空】谓世间众生无有始相如今生从前世因缘有前世复从前世有如是展转无始亦不可得是名无始空。

【十一散空】谓五阴和合故有人相若以智慧分别破散五阴与人则空无所有如辐辋辕毂众合为车若离散各在一处则失车名是名散空。

【十二性空】谓一切诸法自性本空皆从因缘和合而生若不和合则无是法如是诸法性不可得是名性空。

【十三自相空】谓一切法有二种相一者总相生灭不住本无今有已有还无皆是无常二者别相如地有坚相水有湿相火有热相风有动相如是二相皆空是名自相空。

【十四诸法空】谓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等法无有实相一切皆空无取无舍能离一切诸见是名诸法空(十二入者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色入声入香入味入触入法入也十八界者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也)。

【十五不可得空】谓一切诸法及因缘毕竟皆空不可得故是名不可得空(因缘者谓以眼等六根为因色等六尘为缘也)。

【十六无法空】谓诸法已灭是灭亦无名无法空又谓过去未来法名为无法如是无法亦空是名无法空。

【十七有法空】谓诸法从因缘和合故有法生是法体本不实名有法空又谓现在一切法及无为法名为有法如是有法皆空亦名有法空。

【十八无法有法空】谓无法有法相不可得名无法有法空又谓过去未来现在一切诸法皆不可得亦名无法有法空。

十八界(出法界次第)

界即界分谓众生心色俱迷故开色为十界开心为八界令其观此色心二法皆从虚妄因缘而生起惑造业轮转生死若达此妄源无有实体绝名离相则不为惑染所迷也(开色为十界者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尘皆属于色故开之为十也开心为八界者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及意根法尘皆属于心故闻之为八也)。

【一眼界】谓能见之根名为眼界。

【二耳界】谓能闻之根名为耳界。

【三鼻界】谓能嗅之根名为鼻界。

【四舌界】谓能尝味之根名为舌界。

【五身界】谓能觉触之根名为身界。

【六意界】谓能觉知之根名为意界。

【七色界】谓眼所见一切色境名为色界。

【八声界】谓耳所闻一切音声名为声界。

【九香界】谓鼻所嗅一切香气名为香界。

【十味界】谓舌所尝一切诸味名为味界。

【十一触界】触即触着谓身所觉冷暖细滑等触名为触界。

【十二法界】谓意所知一切诸法名为法界。

【十三眼识界】谓识依眼根而能见色名眼识界。

【十四耳识界】谓识依耳根能闻诸声名耳识界。

【十五鼻识界】谓识依鼻根能嗅诸香名鼻识界。

【十六舌识界】谓识依舌根能尝诸味名舌识界。

【十七身识界】谓识依身根能觉诸触名身识界。

【十八意识界】谓识依意根而能分别一切法相名意识界。

十八学人(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一初果向】初果即须陀洹所证之果也谓此人修学将入初果虽未至本位而已向于此果也(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

【二初果】初果者谓此人断三界见惑尽预入圣道法流即证此果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见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而起分别也)。

【三二果向】二果即斯陀含所证之果也谓此人修学将入二果虽未至本位而已向于此果也(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

【四二果】二果者谓此人于欲界九品思惑中断前六品尽即证此果也(思惑者谓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而起贪爱也)。

【五三果向】三果即阿那含所证之果也谓此人修学将入三果虽未至本位而已向于此果也(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

【六三果】三果者谓此人于欲界九品思惑悉皆断尽即证此果也。

【七四果向】四果即阿罗汉所证之果也谓此人修学将入四果虽未至本位而已向于此果也(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

【八随信行】随信行者谓此人根钝凭他所说起信修行进趣于道也。

【九随法行】随法行者谓此人根利自以智力随法修行进趣于道也。

【十信解】信解者谓此人根钝而有信心起发真解也。

【十一见得】见得者谓此人根利若见于法即能得理也。

【十二家家】家家者受生处不一也谓此人于欲界九品思惑中若断三四品或于天中三二家受生或于人中三二家受生方得证第二斯陀含果也。

【十三无间】无间者谓此人断欲界思惑八品但有一品未断而命终者尚有一生间隔若不命终遂断一品余惑则无生死间隔而证第三阿那含果也。

【十四中般】中即中阴般即般涅盘也谓此人于欲界死已未到色界即于中间阴身显发圣道而般涅盘也(梵语般涅盘华言灭度)。

【十五生般】生般者谓此人从欲界命终生于色界便般涅盘也。

【十六有行般】有行般者谓此人生色界已更能加功用行断欲界思惑俱尽而般涅盘也。

【十七无行般】无行般者谓此人生色界已不加功用行自然断除欲界烦恼余之思惑而般涅盘也。

【十八上流般】流即流行之义谓此人次第上行色界诸天受生而断欲界余之思惑而般涅盘也。

十八支(出法界次第)

支即支分也如树根茎是一枝条有异禅中支义亦尔谓色界初禅有五支二禅四支三禅五支四禅四支共为十八支也。

初禅天定五支。

【一觉支】初心在缘名觉谓行者在欲界依未到地发初禅色界诸净色法触欲界身根心大惊悟即生身识觉此色触也(未到地者谓在欲界修色界定故以色界为未到地也)。

【二观支】细心分别名观谓行者既证初禅功德即以细心分别此禅定中色法诸妙功德境界分明是欲界之所未有也。

【三喜支】欣庆之心名喜谓行者初发禅时乃有喜生所舍欲界之乐甚少今得初禅利益甚多如是思惟欢喜无量也。

【四乐支】怡悦之心名乐谓行者发初禅时喜踊之心既息则恬然静虑而受怡悦之乐也。

【五一心支】心与定一名一心谓行者初证禅时心依觉观喜乐之法故有细微之散若喜乐心息自然心与定一也。

二禅天定四支。

【一内净支】心无觉观之浑浊名内净谓行者欲离初禅种种呵责觉观觉观既灭则心内净也。

【二喜支】欣庆之心名喜谓行者初得内净时得免觉观之患而获胜定内证之喜无量也。

【三乐支】怡悦之心名乐谓行者喜踊之情既息则怡然静虑而受怡悦之乐也。

【四一心支】心与定一名一心谓行者喜乐心息则心与定一澄渟不动也。

三禅天定五支。

【一舍支】离喜不悔名舍谓行者欲离第二禅时种种呵责二禅之喜喜既灭谢则发第三禅之乐若证三禅之乐则舍二禅之喜不生悔心也。

【二念支】念即爱念谓行者既发第三禅之乐则乐从内起应须爱念将息则乐得增长也。

【三慧支】解知之心名慧谓行者既发第三禅之乐此乐微妙难得增长若非善巧解慧则不能方便长养也。

【四乐支】怡悦之心名乐谓行者发第三禅乐已若能善用舍念慧之三支将护此乐乐则遍身若离三禅则余地更无遍身之乐也。

【五一心支】心与定一名一心谓行者受乐心息则心自与定法为一澄渟不动也。

四禅天定四支。

【一不苦不乐支】不苦不乐中庸之心也谓行者欲离第三禅时种种呵责于乐乐既谢灭则不动之定与舍俱发故内心湛然无苦无乐也。

【二舍支】离乐不悔名舍谓行者既得第四禅不动真定则舍第三禅难舍之乐不生悔心也。

【三念清净支】念即爱念谓行者既得第四禅真定当念下地之过复念自己功德方便将养令其不退进入胜品也(下地者即三禅也)。

【四一心支】心与定一名一心谓行者既得第四禅之定用前舍念二支将护则心无所依泯然寂静一心在定犹如明镜不动净水无波湛然而照万象皆现也。

二十重华藏庄严世界海(出华严经)

谓此世界住在香水海中莲花之上种种妙宝庄严含藏一切世界深广无穷也此世界海有须弥山微尘数风轮所持此微尘数风轮最在上者名殊胜威光藏能持普光摩尼庄严香水海此香水海出大莲华名种种光明蕊香幢此世界海住在其中四方均平清净坚固金刚轮山周匝围绕地海众??各有区别金刚轮山内所有大地一切皆以金刚所成诸摩尼宝以为间错普现如来所有境界如天帝网于中布列此大地中有十不可说佛刹微尘数香水海一一妙宝充满其中一一香水海各有四天下微尘数香水河右旋围绕一一河各有世界海微尘数庄严此十不可说佛刹微尘数香水海中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种安住一一世界种复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各各依住各各形状各各庄严等一一世界种或作须弥山形或作江河形或作诸庄严等形悉在此世界海中分布而住其最中央香水海名无边妙华光以现一切菩萨形摩尼王幢为底出大莲华名一切香摩尼王庄严有世界种名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其二十重庄严世界皆从此出其最下重世界名最胜光遍照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种种香莲华妙庄严如是乃至最上第二十重世界名妙宝焰此第二十重世界自下而上各有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各有佛出现教化众生娑婆世界正当第十三重即是毗卢遮那如来所出现之处此二十重世界皆在无边妙华光香水海中此世界海乃是毗卢遮那如来往昔于世界微尘数劫修菩萨行时亲近微尘数佛之所严净故称所修实因感报此庄严重重无尽世界也(梵语须弥华言妙高梵语摩尼华言如意天帝网者谓帝释殿有千珠宝网交光相映也刹梵语具云刹摩华言土田四天下者东弗于逮南阎浮提西瞿耶尼北郁单越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一最胜光遍照华藏世界】此第一重世界依众宝摩尼华而住其状犹如摩尼宝形一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离垢灯(如摩尼宝形者谓摩尼状有八楞似方不方似圆不圆世界如彼故也离垢灯者谓离烦恼所知二障智眼清净照世如灯故也)。

【二种种香莲华妙庄严华藏世界】此第二重世界依宝莲华网而住其状犹如师子之座二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师子光胜照。

【三一切宝庄严普照光华藏世界】此第三重世界依种种宝璎珞住其形八隅三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净光智胜幢。

【四种种光明华庄严华藏世界】此第四重世界依众色金刚尸罗幢海住其状犹如摩尼莲华四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金刚光明无量精进力善出现。

【五普放妙华光华藏世界】此第五重世界依一切树庄严宝轮网海住其形普方而多有隅角五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香光喜力海。

【六净妙光明华藏世界】此第六重世界依金刚宫殿海住其形四方六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普光自在幢。

【七众华焰庄严华藏世界】此第七重世界依一切宝色焰海住七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欢喜海功德名称自在光。

【八出生威力地华藏世界】此第八重世界依种种宝色莲华座虚空海住其状犹如因陀罗网八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广大名称智海幢(因陀罗网即天帝网也)。

【九出妙音声华藏世界】此第九重世界依恒出一切妙音声庄严云摩尼王海住其状犹如梵天身形九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清净月光相无能摧伏。

【十金刚幢华藏世界】此第十重世界依一切庄严宝师子座摩尼海住其状周圆十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一切法海最胜王。

【十一恒出现帝青宝光明华藏世界】此第十一重世界依种种殊异华海住其状犹如半月之形十一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无量功德海。

【十二光明照耀华藏世界】此第十二重世界依华旋香水海住状如华旋十二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超释梵。

【十三娑婆华藏世界】此第十三重世界依种种色风轮所持莲华网而住其状犹如虚空十三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其佛即毗卢遮那如来世尊也。

【十四寂静离尘光华藏世界】此第十四重世界依种种宝衣海住其状犹如执金刚形十四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遍法界胜音。

【十五众妙光明灯华藏世界】此第十五重世界依净华网海住其状犹如卍字之形十五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不可摧伏力普照幢。

【十六清净光遍照华藏世界】此第十六重世界依种种香焰莲华海住其状犹如龟甲之形十六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清净日功德眼。

【十七宝庄严藏华藏世界】此第十七重世界依光明藏摩尼藏海住其形八隅十七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无碍智光明遍照十方。

【十八离尘华藏世界】此第十八重世界依众妙花师子座海住状如珠璎十八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无量方便最胜幢。

【十九清净光普照华藏世界】此第十九重世界依无量色香焰须弥山海住其状犹如宝华旋布十九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普照法界虚空光。

【二十妙宝焰华藏世界】此第二十重世界依一切诸天形摩尼王海住其状犹如宝庄严具二十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福德相光明。

二十诸天(出天传)

自古列十六天像各有所主以其有呵护之功也后增日月及娑竭龙王阎摩罗王者谓日则破暗月则照夜龙则秘藏法宝阎摩则掌于幽??故加此四天通为二十天也。

【一梵天王】梵梵语具云梵囕摩华言离欲又云清净谓此天王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统领梵众即法华经称娑婆世界主尸弃大梵主大千世界者是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梵语尸弃华言顶髻又云火由修火定而悟道故也)。

【二帝释天主】帝即天帝释梵语具云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华梵兼称也此天居须弥山顶即忉利天主也谓此天往昔因中迦叶佛灭时有一女人发心修塔复有三十二人助修由是功德女为忉利天主其助修者皆作辅臣合称为三十三天也(梵语须弥华言妙高梵语忉利华言三十三梵语迦叶华言饮光)。

【三毗沙门天王】梵语毗沙门华言多闻谓此天福德之名闻于四方即北方天王居须弥山半第四层之北水精埵统领无量百千药义守护北方也(梵语药义亦云夜义华言勇健)。

【四提头赖吒】梵语提头赖吒华言持国谓此天能护持国土即东方天王居须弥山半第四层之东黄金埵领乾闼婆富单那等守护东方也(梵语乾闼婆华言香阴即帝释之乐神也梵语富单那华言主热病鬼)。

【五毗留勒义天王】梵语毗留勒义华言增长谓此天能令自他威德善根悉皆增长即南方天王居须弥山半第四层之南琉璃埵领鸠盘茶等无量百千鬼神守护南方也(梵语琉璃华言青色宝梵语鸠盘茶华言瓮形即魇魅鬼也)。

【六毗留博义天王】梵语毗留博叉华言杂语谓此天能作种种语言故又云广目以其目广大故即西方天王居须弥山半第四层之西白银埵领毗舍阇鬼等无量百千诸龙守护西方也(梵语毗舍阇华言啖人精气)。

【七金刚密迹天】谓此天手执金刚宝杵识达如来一切秘密事迹也往昔有王生一千有二子千兄同诣佛所发心修道而二弟不知一弟发愿若千兄成道我则为魔恼害之一弟发愿我为力士护千兄法即金刚也领五百药义神皆是大菩萨等居妙高峰于贤劫千佛中俱护其法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贤劫名以此劫中多贤人故也)。

【八摩醯首罗天】梵语摩醯首罗华言大自在又翻威灵或云三目故为三界尊极之主辅行记云色界天三目八臂骑白牛执白拂有大威力居菩萨住处能知大千世界雨滴之数统摄大千世界于色界中此天独尊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九散脂大将】散脂梵语具云散脂修摩华言密陀罗尼集云鬼子母有三男长名唯奢文次名散脂大将次小名摩尼?陀能于十方世界覆护一切众生为除衰恼等患常地居或空居各有五百眷属领二十八部鬼神随是经典所流布处与诸鬼神往至彼所随遂拥护说法者消灭诸恶令得安隐仍以身口意三密而加被之谓众味精气从毛孔入此身密加被也庄严言辞辩不断绝此口密加被也心进勇??等此意密加被也至令闻者受人天乐疾得菩提其于赏善罚恶功亦大矣。

【十大辩天】谓得大智慧功德成就大辩才也此天或居山岩深险处或在坎窟大树藂林在处常翘一足八臂庄严常持弓箭刀槊(色角切)长杵铁轮帝释诸天常加供养赞叹具无碍辩于一切时常自护世济物利生流通佛法无所怠倦以慧资福故光明会上列之在功德天之前也。

【十一功德天】此天涅盘经及陀罗尼集名功德天金光明经散脂品名第一威德成就众事大功德天于过去金山照明如来所种诸善根故感福报相貌殊胜能令众生福德成就常居最胜园名曰金幢若说法者随其所须供给无乏以福资慧成出世因则果满二严依正殊胜也(二严即福慧二种庄严也依报即国土正报即色身也)。

【十二韦天将军】韦梵语具云韦?华言智论灵威要略曰天神姓韦讳琨即南方天王八将之一臣也四王合三十二将此为其首生知聦慧早离尘欲清净梵行修童真业不受天欲面受佛嘱外护佛法统护三洲利物弘化大济群生故凡建伽蓝皆设像崇敬以彰护法之功也(三洲者南赡部洲东弗于逮西瞿耶尼也伽蓝梵语具云僧伽蓝华言众园即佛寺也)。

【十三坚固地神】坚固者理体不可坏如金刚王无能破也地者谓其利世之功如大地持载万物出生草木百谷珍宝等也此天随是经典流布之处常作卫护隐形法座顶戴说法者之足令闻法者如服甘露增益身力地藏经佛告地神云阎浮土地悉蒙汝护凡地所生皆悉丰足利益一切护佛教法于世出世其功大矣(阎浮梵语具云阎浮提华言胜金洲)。

【十四菩提树神】梵语菩提华言道谓由此神尝守护如来成道处菩提之树因以立名宿世因中自云我常念佛乐见世尊常作誓愿不离佛日是知大权示迹微妙难思覆荫群生现身利益故诸经赞护功德不可量也。

【十五鬼子母天】此天所生千子最小名爱奴极所怜惜常食人子佛为化彼将爱奴戠之钵下其母于天上人间觅之不得既归伏已佛遂揭钵还之其千子皆为鬼王统数万鬼众五百在天上常娆乱诸天五百在世间常娆国界人民佛为授五戒归依正法得须陀洹住佛精舍凡人家无子息者求之得子有疾病者祷之则安故为鬼王母由受佛戒亦呼千子同依佛所不恼天人也(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即初果也)。

【十六摩利支天】梵语摩利支华言阳焰以其形相不可见不可执如彼阳焰也此天常行日月之前护国护民救兵戈等难大摩利支天经中有最上心真言曰唵摩利支娑缚贺若人持此真言无不感应其不思议神力诚可依凭也。

【十七日宫天子】谓此天宿因布施持戒修善奉佛得生其中其宫殿城郭皆百宝所成五风运持不令停住环绕须弥山半照四大洲所谓南阎浮提日正中东弗于逮日始没西瞿耶尼日初出北郁单越当夜半是为一日照四天下除??破暗成熟万物其功实大法华经中名宝光天子即此天也(五风者持风住风随顺转风波罗诃迦风将行风也梵语弗于逮华言胜梵语瞿耶尼华言牛货梵语郁单越华言胜处)。

【十八月宫天子】谓此天宿因所修所证与日宫天子同故生其中其宫殿百宝所成五风运持不令停住环绕须弥山半照四大洲其圆缺者白月初日在前黑月初日在后因日影覆射故有圆缺所谓近日自影覆故见月轮缺然月光阴滋万物夜发光明功次于日法华经云明月天子是也(白月初者上半月初也黑月初者下半月初也)。

【十九娑竭罗】梵语娑竭罗华言咸海又翻龙王即咸海中一百七十七龙王中第七龙王也今独列此龙王者谓是大权菩萨位居十地之中示现龙身处于咸海若降雨时先布密云端坐举念其雨普洽常随佛会护法护民其利甚博所居宫殿七宝严饰与天无异(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七宝者金银琉璃玻璃砗磲码瑙赤真珠也)。

【二十阎摩罗王】梵语阎摩罗华言双王又云只王谓由此王与妹皆作狱主故云双兄治男事妹治女事故云只又云息诤谓止罪人诤故或云是菩萨为利益众生故变化所作正法念经载阎罗王为人说偈云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宝山空手归汝今自作还自受叫唤苦者欲何为又十王经云阎王于未来世作佛号普王如来谓菩萨变化者良有以也。

二十空(出般若经)

【一内空】谓内之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皆无自性故名内空。

【二外空】谓外之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皆无自相故名外空。

【三内外空】谓六根六尘六识都无自性故名内外空(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

【四空空】谓一切法皆空此空亦空故名空空。

【五大空】谓小乘四谛十二因缘诸法皆空无有故名大空(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

【六小空】(亦名无性自性空)谓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四果之相皆空无有故名小空(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

【七胜义空】谓第一义之理假立名言悉同真性本来空寂故名胜义空。

【八有为空】谓欲界色界无色界烦恼惑业本无有为之相故名有为空。

【九无为空】谓生住灭三相皆空无为寂静不堕诸数故名无为空(生住灭者谓一切万物皆有生长住于世间终归坏灭也)。

【十毕竟空】谓有为无为诸法一切之相悉皆空寂而不可得故名毕竟空。

【十一无际空】谓一切诸法灭无有终起无有始起灭之际无从可得故名无际空。

【十二散空】谓一切诸法因缘假合而成皆无和合之相故名散空。

【十三无变异空】谓一切法非常非灭不变不异法性如如了不可得故名无变异空。

【十四本性空】谓一切诸法非常非灭本性清净离性离相故名本性空。

【十五自相空】谓五蕴之法虚幻不实了无自相故名自相空(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十六共相空】谓一切诸法彼此之相非常非灭本来空寂故名共相空。

【十七一切法空】谓一切诸法本性皆空非常非灭了不可得故名一切法空。

【十八不可得空】谓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诸法皆无所有了无可求之相故名不可得空。

【十九无性空】谓一切诸法悉皆虚假皆无实性故名无性空。

【二十自性空】谓一切诸法非常非灭性本自空故名自性空。

二十种小乘外道涅盘(出提婆菩萨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盘论)

【一小乘外道论师】此外道师说诸受阴重如灯火灭种坏风止名为涅盘(阴即身也梵语涅盘华言灭度)。

【二外道方论师】此外道师说最初生诸方从诸方生世间人从人生天地天地灭没还入彼处名为涅盘(诸方即四方也)。

【三外道风仙论师】此外道师说风能生长命物能杀命物风造万物能坏万物名风为涅盘(命物者谓有命之物也)。

【四外道韦陀论师】此外道师说从那罗延天?中生大莲华从莲华生梵天祖公一切有命无命物从梵天口中生一切大地即是修福德戒场于中一切华草及猪羊驴马等杀害供养梵天得生彼处名为涅盘(梵语那罗延华言钩锁力士)。

【五外道伊赊那论师】此外道师眷属说伊赊那论师尊者形相不可见遍一切处以无形相而能生诸有命无命一切万物名为涅盘。

【六裸形外道论师】此外道师说分别见诸种种异相名为涅盘。

【七外道毗世师论师】此外道师说地水火风虚空微尘等物和合而生一切世间知无知物无和合者即是离散遂计离散名为涅盘(知无知物者谓有知觉无知觉之物也)。

【八外道苦行论师】此外道师说身尽福德尽名为涅盘。

【九外道女人眷属论师】此外道师说摩醯首罗作女人生诸天人龙鸟及一切谷子蛇蝎蚊虻等如是知者名为涅盘(梵语摩醯首罗华言大自在)。

【十外道行苦行论师】此外道师说罪福尽德亦尽名为涅盘。

【十一外道净眼论师】此外道师说烦恼尽故依智名为涅盘。

【十二外道摩陀罗论师】此外道师说那罗延论师言我造一切物我于一切众生中最胜我生一切世间有命无命物从我作生还没彼处名为涅盘。

【十三外道尼犍子论师】此外道师说初生一男一女彼二和合能生一切有命无命等物后时离散还没彼处名为涅盘。

【十四外道僧佉论师】此外道师说二十五谛自性因生诸众生名为涅盘(二十五谛者一冥初自性二智大三我心四色五声六香七味八触九地十水十一火十二风十三空十四眼知根十五耳知根十六鼻知根十七舌知根十八身知根十九口作业根二十手作业根二十一足作业根二十二小便作业根二十三大便作业根二十四心平等根二十五神我也自性是常能生诸法故为涅盘因也)。

【十五外道摩醯首罗论师】此外道师说果是那罗延所作梵天是因所谓梵天那罗延乃至自在天是生灭因一切从自在天生从自在天灭名为涅盘。

【十六外道无因论师】此外道师说无因无缘生一切物无染因无净因乃至??刺之针孔雀之色皆无人作自然而有不从因生名为涅盘。

【十七外道时论师】此外道师说时熟一切大时作一切物时散一切物是故我论中说如被百箭射时不到不死时到则小草触即死一切物时生一切物时熟一切物时灭名为涅盘。

【十八外道服水论师】此外道师说水是万物根本水能生天地生有命无命一切物乃至水能生物能坏物名为涅盘。

【十九外道口力论师】此外道师说虚空是万物因最初生虚空从虚空生风从风生火从火生暖暖生水水即冻凌坚作地从地生种种药草乃至从五谷生命食后时还没虚空名为涅盘(五谷者禾麻黍菽麦也)。

【二十外道本生安茶论师】此外道师说本无日月星辰虚空及地唯有大水时大安茶生如鸡子周匝金色时熟破为二假一假在上作天一假在下作地彼二中间生梵天名一切众生祖公作一切有命无命物等散没彼处名为涅盘。

二十种烦恼随眠(出瑜伽师地论并显扬圣教论)

烦恼者谓见思无明昏烦之法恼乱心神也由此烦恼随逐众生眠伏藏识之中故名随眠(藏识者藏有含藏之义即第八识也)。

【一不定地随眠】不定地即欲界也谓欲界散乱不修禅定以散乱故眼等诸根烦恼随逐不舍故名不定地随眠。

【二定地随眠】定地即色界无色界也谓此二界能修禅定虽修禅定离欲界苦而于定地贪痴爱慢诸见烦恼随伏不舍故名定地随眠。

【三随逐自境随眠】谓于三界中各各自分境上所摄诸见烦恼随根起灭潜伏不舍故名随逐自境随眠。

【四随逐他境随眠】谓或在色界而起欲界烦恼或在无色界而起色界烦恼或在欲界而欣乐上二界禅定而生味着不知出离故名随逐他境随眠。

【五被损随眠】谓众生常被欲界烦恼之所损害而此烦恼随伏不舍故名被损随眠。

【六不被损随眠】谓已生色界不被欲界烦恼之所损害或未离欲界虽不被烦恼所损而烦恼随伏不舍故名不被损随眠。

【七随增随眠】谓三界众生各于自住之境而起烦恼随时增长潜伏不舍故名随增随眠。

【八不随增随眠】谓住于色界无色界禅定之中不随他境增长烦恼而其烦恼因未断故潜伏不舍故名不随增随眠。

【九具分随眠】谓诸众生于一切境起贪嗔痴等诸烦恼惑无有缺减故名具分随眠。

【十不具分随眠】谓声闻初果等虽断三界见惑而于思惑未能全断故名不具分随眠(初果即须陀洹果也见思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而起分别曰见惑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而起贪爱曰思惑也)。

【十一可害随眠】谓声闻之人知苦集之法是可损害乃修道品断见思烦恼而证涅盘虽断见思而习气无明随伏不舍故名可害随眠(苦集即苦谛集谛也道品即三十七道品也梵语涅盘华言灭度习气者见思惑之余习气分也)。

【十二不可害随眠】谓凡夫众生不能修习道品而于烦恼之惑无可损断是以随伏不舍故名不可害随眠。

【十三增上随眠】谓贪嗔痴等诸烦恼惑渐渐增胜随伏不舍故名增上随眠。

【十四平等随眠】谓贪嗔痴烦恼之惑平等共起随伏不舍故名平等随眠。

【十五下劣随眠】谓修行求离欲界之人于诸色等尘念微薄故名下劣随眠。

【十六觉悟随眠】谓能觉知一切烦恼与业果俱时流转虽能觉悟而未能断故名觉悟随眠。

【十七不觉悟随眠】谓一切烦恼缠缚随逐根识不相舍离而无所知觉故名不觉悟随眠。

【十八能生多苦随眠】谓欲界贪嗔等烦恼能生种种诸苦故名能生多苦随眠。

【十九能生少苦随眠】谓色界无色界禅定之中虽无欲界众苦而有欣上厌下之心亦名烦恼故名能生少苦随眠(欣上厌下者谓欣喜上二界禅定之乐厌恶欲界生死之苦也)。

【二十不能生苦随眠】谓诸菩萨虽离诸惑不生众苦然常存自行利他之心亦为烦恼故名不能生苦随眠(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十种烦恼现行(出瑜伽师地论)

【一随所欲缠现行】谓在家之人未离诸欲而于所欲之境起种种缠缚之业相续不舍故名随所欲缠现行。

【二不随所欲缠现行】谓出家之人不随世间欲乐之境而生厌离之心相续不舍故名不随所欲缠现行。

【三无所了知现行】谓住恶说法之人于善恶法不生分别于一切境界无所了知由此痴惑之心相续不舍故名无所了知现行。

【四有所了知现行】谓住善说法之人于一切法而生分别于善法令向于恶法令舍由此了知之心相续不舍故名有所了知现行。

【五粗烦恼现行】谓贪嗔痴诸烦恼各有增上粗重或于顺境贪惑粗重或于逆境嗔惑粗重各起不同故名粗烦恼现行。

【六等烦恼现行】谓贪嗔痴等诸烦恼惑等分而起无有轻重故名等烦恼现行(等分者谓贪嗔痴三心一齐而起也)。

【七微烦恼现行】谓修行求离欲界之人虽未证果而于三界烦恼微细轻薄故名微烦恼现行(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八内门烦恼现行】谓修行求离欲界之人虽不着于色等外尘之境而内心所起习气相续不舍故名内门烦恼现行(习气者烦恼余习气分也)。

【九外门烦恼现行】谓未离欲界之人随缘色等外尘诸欲境界而起种种烦恼相续不舍故名外门烦恼现行。

【十失念烦恼现行】谓见圣道得果之人忽遇余缘闻不正法习气发现而失正念故名失念烦恼现行。

【十一猛利烦恼现行】谓未得道果之人勤加精进起不正作意发勇猛心相续不舍故名猛利烦恼现行。

【十二分别所起烦恼现行】谓人不信正法于诸邪见而起分别妄生种种执着相续不舍故名分别所起烦恼现行。

【十三任运所起烦恼现行】谓人起懈怠心不求正行而于五欲之境自然而起诸惑相续不舍故名任运所起烦恼现行(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十四寻思烦恼现行】谓人于禅定观法常自思念觉察妄起分别相续不舍故名寻思烦恼现行。

【十五不自在烦恼现行】谓人睡眠梦境散乱意识所缘相续不舍故名不自在烦恼现行。

【十六自在烦恼现行】谓人醒寤所起恶慧之觉遍缘诸境相续不舍故名自在烦恼现行。

【十七非所依位烦恼现行】谓如幼少之人于一切境不知好恶起诸放逸相续不舍故名非所依位烦恼现行。

【十八所依位烦恼现行】谓修行根熟之人依于正行之位断诸烦恼而能断之心相续不舍故名所依位烦恼现行。

【十九可救疗烦恼现行】谓人勤修道行断生死惑业如救疗众病但知生死之病而可救疗不知乐着涅盘之心相续不舍故名可救疗烦恼现行(梵语涅盘华言灭度)。

【二十不可救疗烦恼现行】谓人于生死惑业众病不能修诸正行以为救疗而诸烦恼相续不舍故名不可救疗烦恼现行。

二十种随烦恼(出华严经随?演义钞)

谓诸昏烦恼乱心神之法随逐众生造无量业故名随烦恼也。

【一忿随烦恼】暴怒之心名忿谓对现前一切违情之境即发暴怒恼乱其心是名忿随烦恼。

【二恨随烦恼】恨即怨恨谓由忿怒不舍结诸怨恨恼乱其心是名恨随烦恼。

【三覆随烦恼】覆即隐覆谓自作罪恶不能忏悔故意隐覆惟恐人知恼乱其心是名覆随烦恼。

【四恼随烦恼】恼即热恼谓外遇违情之境热恼于心不自安隐是名恼随烦恼。

【五嫉随烦恼】嫉即嫉妒谓持心不平常怀嫉妒恼乱于心是名嫉随烦恼。

【六悭随烦恼】吝惜曰悭谓于一切财法贪求积蓄不能惠施恒恐散失恼乱于心是名悭随烦恼。

【七诳随烦恼】诡诈不实曰诳谓与世交接语言虚诳巧虑多谋心不自安而生恼乱是名诳随烦恼。

【八謟随烦恼】谓謟佞阿?媚悦人意心恒愧赧而不自安是名謟随烦恼。

【九害随烦恼】谓??恨蓄怨常欲损害于人求快己意恒恐不遂恼乱其心是名害随烦恼。

【十憍随烦恼】矜己慠他曰憍谓心不谦下常欲胜人慠彼有德恼乱其心是名憍随烦恼。

【十一无惭随烦恼】谓屏处为非不知惭天以自悔改恼乱其心是名无惭随烦恼。

【十二无愧随烦恼】谓阴为不善不知愧人以自悔改恼乱其心是名无愧随烦恼。

【十三掉举随烦恼】谓外境纷扰身心动摇不能摄伏因而恼乱是名掉举随烦恼。

【十四昏沉随烦恼】谓心神昏暗沉迷而于诸法无所明了恼乱其心是名昏沉随烦恼。

【十五不信随烦恼】谓邪见多疑于诸正法不生信心因而恼乱是名不信随烦恼。

【十六懈怠随烦恼】谓身心懒惰于诸道业不能精进修习因而恼乱是名懈怠随烦恼。

【十七放逸随烦恼】谓纵恣自逸耽着欲境不能检束因而恼乱是名放逸随烦恼。

【十八失念随烦恼】谓心逐邪妄正念遗失遂致沦坠恼乱其心是名失念随烦恼。

【十九散乱随烦恼】心常放逸名曰散乱谓着诸缘境令心流逸恒不寂静因而恼乱是名散乱随烦恼。

【二十不正知随烦恼】谓于法邪解远离正知背觉合尘以妄为真恼乱其心是名不正知随烦恼。

二十难(出四十二章经)

【一贫穷布施难】谓人自厄于贫乏而能随力辍己济人是为难也。

【二豪贵学道难】谓人处于豪贵而能厌于欲乐折节求道是为难也。

【三判命必死难】谓人能尚义轻生决志判命或为法舍身济彼饥苦或为忠臣以死徇节是为难也。

【四得睹佛经难】谓人或生边地不知出世之法欲得见闻受持如来正教是为难也。

【五生值佛世难】谓人不结胜因不修众善而欲值佛出世是为难也。

【六忍色离欲难】谓人多为情欲所惑而能制伏妄念舍离欲心是为难也。

【七见好不求难】谓人见彼富贵荣名及可意等物而不乐求是为难也。

【八有势不临难】谓豪势之人居威福之地而能好礼忘势不凌侮人是为难也。

【九被辱不瞋难】谓人被他凌辱而能安忍不生忿恨是为难也。

【十触事无心难】谓心本清静触境而兴若触事遇缘而心不染着是为难也。

【十一广学博究难】谓人根性迟钝而欲广其学问穷究义理以博见闻是为难也。

【十二不轻未学难】谓人多有好上之心若自有学问而于未学之人不生轻慢是为难也。

【十三除灭我慢难】谓人常怀我慢或素来种姓富贵而能不生骄傲轻他之心是为难也。

【十四会善知识难】谓人修行多为恶友所惑若学道之时得遇善知识劝奖诱掖令其开解是为难也。

【十五见性学道难】谓人迷于妄情昧于爱欲而能返妄归真见性学道是为难也。

【十六对境不动难】谓前尘妄境迷惑真性而能持心寂静不为外物所转是为难也。

【十七善解方便难】谓人能常怀大慈爱念众生以种种方便而作饶益是为难也。

【十八随化度人难】谓众生根性利钝不同而能随机化导而度脱之是为难也。

【十九心行平等难】谓痴??之人多执彼我之见若能冤亲平等心无分别是为难也。

【二十不说是非难】谓两舌妄语佛所禁戒若能爱护口业不说他人好恶长短是为难也。

大明三藏法数卷第三十五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金刚经全文

  • 金刚经解释

  • 金刚经唱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