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注音网

成唯识论(第五卷)

发布时间:2019-06-25 15:44:55作者:金刚经注音网

成唯识论(第五卷)

第五卷 成唯识论

此染污意。何受相应。有义此俱唯有喜受。恒内执我生喜爱故。有义不然。应许喜受乃至有顶。违圣言故。应说此意四受相应。谓生恶趣。忧受相应。缘不善业所引果故。生人欲天初二静虑。喜受相应。缘有喜地善业果故。第三静虑。乐受相应。缘有乐地善业果故。第四静虑乃至有顶。舍受相应。缘唯舍地善业果故。有义彼说亦不应理。此无始来任运一类缘内执我。恒无转易。与变异受不相应故。又此末那与前藏识义有异者。皆别说之。若四受俱。亦应别说。既不别说。定与彼同。故此相应唯有舍受。未转依位。与前所说心所相应。已转依位。唯二十一心所俱起。谓遍行别境各五。善十一。如第八识已转依位。唯舍受俱。任运转故。恒于所缘平等转故。

末那心所何性所摄。有覆无记所摄非余。此意相应四烦恼等。是染法故。障碍圣道。隐蔽自心。说名有覆。非善不善。故名无记。如上二界诸烦恼等。定力摄藏。是无记摄。此俱染法。所依细故。任运转故。亦无记摄。若已转依。唯是善性。

末那心所何地系耶。随彼所生。彼地所系。谓生欲界现行末那相应心所。即欲界系。乃至有顶。应知亦然。任运恒缘自地藏识。执为内我。非他地故。若起彼地异熟藏识现在前者。名生彼地。染污末那缘彼执我。即系属彼。名彼所系。或为彼地诸烦恼等之所系缚。名彼所系。若已转依。即非所系。

此染污意。无始相续。何位永断。或暂断耶。阿罗汉灭定。出世道无有。阿罗汉者。总显三乘无学果位。此位染意种及现行俱永断灭。故说无有。学位灭定出世道中俱暂伏灭。故说无有。谓染污意无始时来。微细一类任运而转。诸有漏道不能伏灭。三乘圣道有伏灭义。真无我解违我执故。后得无漏现在前时。是彼等流。亦违此意。真无我解及后所得俱无漏故。名出世道。灭定既是圣道等流。极寂静故。此亦非有。由未永断此种子故。从灭尽定圣道起已。此复现行。乃至未灭。然此染意相应烦恼。是俱生故。非见所断。是染污故。非非所断。极微细故。所有种子。与有顶地下下烦恼。一时顿断。势力等故。金刚喻定现在前时。顿断此种成阿罗汉。故无学位永不复起。二乘无学回趣大乘。从初发心至未成佛。虽实是菩萨。亦名阿罗汉。应义等故。不别说之。

此中有义末那唯有烦恼障俱。圣教皆言三位无故。又说四惑恒相应故。又说为识杂染依故。有义彼说教理相违。出世末那。经说有故。无染意识。如有染时。定有俱生不共依故。论说藏识决定恒与一识俱转。所谓末那。意识起时。则二俱转。所谓意识及与末那。若五识中随起一识。则三俱转。乃至或时顿起五识。则七俱转。若住灭定。无第七识。尔时藏识应无识俱。便非恒定一识俱转。住圣道时。若无第七。尔时藏识应一识俱。如何可言若起意识。尔时藏识定二俱转。显扬论说。末那恒与四烦恼相应。或翻彼相应恃举为行。或平等行。故知此意通染不染。若由论说阿罗汉位无染意故便无第七。应由论说阿罗汉位舍赖耶故便无第八。彼既不尔。此云何然。又诸论言转第七识得平等智。彼如余智。定有所依相应净识。此识无者。彼智应无。非离所依有能依故。不可说彼依六转识。许佛恒行如镜智故。又无学位若无第七识。彼第八识应无俱有依。然必有此依。如余识性故。又如未证补特伽罗无我者。彼我执恒行。亦应未证法无我者。法我执恒行。此识若无。彼依何识。非依第八。彼无慧故。由此应信二乘圣道灭定无学。此识恒行。彼未证得法无我故。又诸论中以五同法。证有第七为第六依。圣道起时及无学位。若无第七为第六依。所立宗因便俱有失。或应五识亦有无依。五恒有依。六亦应尔。是故定有无染污意。于上三位恒起现前。言彼无有者。依染意说。如说四位无阿赖耶。非无第八。此亦应尔。

此意差别略有三种。一补特伽罗我见相应。二法我见相应。三平等性智相应。初通一切异生相续。二乘有学。七地以前一类菩萨。有漏心位。彼缘阿赖耶识起补特伽罗我见。次通一切异生声闻独觉相续。一切菩萨法空智果不现前位。彼缘异熟识起法我见。后通一切如来相续。菩萨见道及修道中。法空智果现在前位。彼缘无垢异熟识等起平等性智。补特伽罗我见起位。彼法我见亦必现前。我执必依法执而起。如夜迷杌等。方谓人等故。我法二见。用虽有别。而不相违。同依一慧。如眼识等体虽是一。而是了别青等多用。不相违故。此亦应然。二乘有学圣道灭定现在前时。顿悟菩萨于修道位有学渐悟生空智果现在前时。皆唯起法执。我执已伏故。二乘无学及此渐悟法空智果不现前时。亦唯起法执。我执已断故。八地以上一切菩萨。所有我执皆永不行。或已永断。或永伏故。法空智果不现前时。犹起法执。不相违故。如契经说。八地以上。一切烦恼不复现行。唯有所依所智障在。此所知障。是现非种。不尔。烦恼亦应在故。法执俱意。于二乘等虽名不染。于诸菩萨亦名为染。障彼智故。由此亦名有覆无记。于二乘等说名无覆。不障彼智故。是异熟生摄。从异熟识恒时生故。名异熟生。非异熟果。此名通故。如增上缘。余不摄者。皆入此摄。

成唯识论(第五卷)

云何应知此第七识。离眼等识有别自体。圣教正理为定量故。谓薄伽梵处处经中。说心意识三种别义。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别名识。是三别义。如是三义。虽通八识。而随胜显。第八名心。集诸法种。起诸法故。第七名意。缘藏识等。恒审思量为我等故。余六名识。于六别境。粗动间断。了别转故。如入楞伽伽他中说。

藏识说名心思量性名意能了诸境相是说名为识

又大乘经。处处别说有第七识。故此别有。诸大乘经是至教量。前已广说。故不重成。解脱经中亦别说有此第七识。如彼颂言。

染污意恒时诸惑俱生灭若解脱诸惑非曾非当有

彼经自释此颂义言。有染污意。从无始来。与四烦恼恒俱生灭。谓我见。我爱。及我慢。我痴。对治道生。断烦恼已。此意从彼。便得解脱。尔时此意相应烦恼。非唯现无。亦无过未。过去未来无自性故。如是等教。诸部皆有。恐厌广文。故不繁述。

已引圣教。当显正理。谓契经说。不共无明。微细恒行。覆蔽真实。若无此识。彼应非有。谓诸异生。于一切分。恒起迷理不共无明。覆真实义。障圣慧眼。如伽他说。

真义心当生常能为障碍俱行一切分谓不共无明

是故契经说异生类。恒处长夜。无明所盲。醉缠心。曾无醒觉。若异生位。有暂不起此无明时。便违经义。俱异生位。迷理无明有行不行。不应理故。此依六识皆不得成。应此间断。彼恒染故。许有末那。便无此失。染意恒与四惑相应。此俱无明何名不共。有义此俱我见慢爱。非根本烦恼。名不共何失。有义彼说。理教相违。纯随烦恼中。不说此三故。此三。六十烦恼摄故。处处皆说染污末那与四烦恼恒相应故。应说四中无明是主。虽三俱起。亦名不共。从无始际。恒内迷。曾不省察。痴增上故。此俱见等。应名相应。若为主时。应名不共。如无明故。许亦无失。有义此痴名不共者。如不共佛法。唯此识有故。若尔。余识相应烦恼。此识中无。应名不共。依殊胜义立不共名。非互所无皆名不共。谓第七识相应无明。无始恒行障真义智。如是胜用。余识所无。唯此识有。故名不共。既尔。此俱三亦应名不共。无明是主。独得此名。或许余三亦名不共。对余痴故。且说无明。不共无明总有二种。一恒行不共。余识所无。二独行不共。此识非有。故瑜伽说。无明有二。若贪等俱者。名相应无明。非贪等俱者。名独行无明。是主独行。唯见所断。如契经说。诸圣有学。不共无明。已永断故。不造新业。非主独行。亦修所断。忿等皆通见所断故。恒行不共。余部所无。独行不共。此彼俱有。

又契经说。眼色为缘。生于眼识。广说乃至意法为缘。生于意识。若无此识。彼意非有。谓如五识。必有眼等增上不共俱有所依。意识既是六识中摄。理应许有如是所依。此识若无。彼依宁有。不可说色为彼所依。意非色故。意识应无随念计度二分别故。亦不可说五识无有俱有所依。彼与五根俱时而转。如牙影故。又识与根既必同境。如心心所决定俱时。由此理趣。极成意识。如眼等识。必有不共。显自名处。等无间不摄增上生所依。极成六识随一摄故。

又契经说。思量名意。若无此识。彼应非有。谓若意识现在前时。等无间意已灭非有。过去未来理非有故。彼思量用不定得成。既尔。如何说名为意。若谓假说。理亦不然。无正思量。假依何立。若谓现在曾有思量。尔时名识。宁说为意。故知别有第七末那。恒审思量。正名为意。已灭依此假立意名。

又契经说。无想。灭定。染意若无。彼应无别。谓彼二定。俱灭六识及彼心所。体数无异。若无染意于二定中一有一无。彼二何别。若谓加行界地依等有差别者。理亦不然。彼差别因由此有故。此若无者。彼因亦无。是故定应别有此意。

又契经说。无想有情。一期生中。心心所灭。若无此识。彼应无染。谓彼长时无六转识。若无此意。我执便无。非于余处有具缚者。一期生中都无我执。彼无我执。应如涅槃。便非圣贤同所诃厌。初后有故。无如是失中间长时无故有过。去来有故。无如是失。彼非现常。无故有过。所得无故。能得亦无。不相应法。前已遮破。藏识无故。熏习亦无。余法受熏。已辩非理。故应别有染污末那。于无想天恒起我执。由斯贤圣同诃厌彼。

首页12尾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金刚经全文

  • 金刚经解释

  • 金刚经唱诵